文档介绍:沟通中的12个绊脚石
理解形式:
1·名称;
;
;
4。传达信息;
5。可能造成后果。
1、命令、指示、指挥
解释:告诉孩子去做什么事情或不许做什“让我自己来解决。"“我不想有人‘教'我做事情.”)(精品文档请下载)
★ 提出忠告有时说明你比孩子优越.(“我和你妈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孩子也会产生自卑的感觉。 (“为什么我没有想到那一点?”“你们总是比我更知道该怎么做。”)(精品文档请下载)
★ 提出忠告使孩子感到父母一点儿也不理解他。(“你要是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就不会这么建议了。”)
★ 提出忠告有时会导致孩子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而不去考虑自己的看法。
4、建议、提忠告、提供解决方法
解释:向孩子提出自己的主张或提供父母解决的方法,供孩子参考。
典型语言:
“你最好先做完数学作业再做语文作业。”
“假设是我,我肯定不理他。”
“我建议你去找老师谈谈。”
“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就去听听故事,看看电视,找同学聊聊天。”
“玲玲不理你,你可以找别的小朋友去玩嘛!”
5、争论、辨驳
解释:用事实、道理说服,用反驳手段、逻辑知识或父母自己的意见去影响孩子。
典型语言:
“上大学将是你人生最美妙的经历.”
“孩子必须学会和人相处。”
“我们还是看看大学毕业生的例子吧!"
“假设孩子学会在家里负责任,长大成人后就会有责任心。”
“我像你这么大时,我做的事情是你的两倍。”
所传达的信息:
★ 竭力教导另一个人的做法常常使“学生”(孩子)感到你在贬低他,使他显得低人一等,显得没有能耐。(“你总是认为你无所不知。”)(精品文档请下载)
★ 讲道理和摆事实常常使孩子产生防范心理和怨恨情绪。(“你以为我不知道啊?”“你是大人,我讲不过你。”)(精品文档请下载)
★ 孩子和大人一样,很少喜欢别人说他们的不是,因此他们始终竭力保卫着自己的立场.(“就算你说的再对,那又怎样,反正我是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你错了,我是正确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 一般来说,孩子痛恨父母教训人.(“你有没有完,真烦人。”“他们没完没了地说好坐在那里听。”)
★ 孩子常常采取极端方法,轻视父母陈述的事实.(“哎呀,你太老了,不理解如今的情况。”“你的思想完全过时了,不再流行了.”“如今谁还按你说的那样去做?”)(精品文档请下载)
★ 对于父母坚持要传授给孩子的真理,孩子常常早已了如指掌。
★ 把他们当成一无所知的孩子令他们愤怒. (“这些事还要你说吗,我早知道了。”“你说的这些谁不懂啊?还要你告诉我。”)(精品文档请下载)
★ 有时候,孩子更愿意逃避现实。(“我不在乎。”“那又怎么样?”“那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可能产生的后果:
●会造成孩子的防卫态度和对抗心理;
●孩子会和父母争辩,即使输了也不会改变。
●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好的、错误的,失去自信.
6、贴标签、评判、责备
解释:对孩子进展负面评价。
典型语言:
“你就是爱偷懒!”
“你怎么总是这么幼稚的呢!”
“你就是不老实!”
“你怎么老是这么拖拖拉拉!”
“遇到略微难一点的题就不知道考虑,简直是个没脑子的人!”
所传达的信息:
★ 这些信息最可能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能、落后、愚蠢、没用、,孩子就会如何评价自己.(“老是有人说我很坏,我开场感到我真的很坏。”)(精品文档请下载)
★ 批评招致反批评(“我看到你也那样了。”
“你自己也好不了多少。”) 批评是引起冲突的导火索。
★ 评价孩子极易造成孩子不愿意吐露自己的感情,或是把事情掩盖起来不让父母知道。(“假设是我告诉了他们,就该挨批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 孩子像大人一样憎恨别人对自己进展否认的评判。,即使父母的判断是正确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
★ 频繁的评价和批评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没有安全感。
可能产生的后果:
● 暗示孩子是才能差的人、让孩子失去自信,无法打破、提升自己。
● 因为怕得到否认的判断或叱责,孩子会回绝和你沟通,心理上远离你;
● 孩子会承受父母的判断,内化为对自己的评判,产生自卑心理,认为“我真是不好的",或报复说:“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精品文档请下载)
7、赞美、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