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1
文档名称:

修正版第十章 针灸.ppt

格式:ppt   大小:19,493KB   页数:1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修正版第十章 针灸.ppt

上传人:SSL2021 2022/4/16 文件大小:19.0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修正版第十章 针灸.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什么是针灸
针灸:是针刺疗法和艾灸疗法的合称。  
针刺疗法——是指用各种不同质地的针刺工具,在体表腧穴上,运用一定的手法进行刺激,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艾灸疗法——是以艾绒作为灸料,在体表腧穴上施以熏灼灸烤,使疾病得到治疗和预防的方 ⑴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
⑵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⑶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第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二、经络的功能与作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纵横交错,通达上下,入里出表,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第二十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二、经络的功能与作用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气血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必须通过经络才能输布全身。
3.调节机能平衡
经络能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当气血和或阴阳偏胜或偏衰即产生疾病。
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二、经络的功能与作用
4. 感应传导作用
经络系统对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有传递或通导作用,如针刺时会有酸、胀、麻的感觉传导。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二)、经络的病理反应
⑴反应病候:内脏有病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
⑵传注病邪:正虚邪盛时,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①经脉病变可以传入内脏
②内脏病变可累及经络
③脏腑之间病变通过经络相互影响
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5、经络的临床应用
⑴诊断方面
⑵治疗方面
①循经取穴治疗疾病      
②病在经络、内脏者取皮部
③经脉郁滞者取之络
④病在经筋者取阿是穴
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第十章 针 灸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掌握针灸基础知识,何谓针与灸。
了解十四经脉在体表循行分布及腧穴关系。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毫针的操作方法和重点腧穴在临床上的应用。
了解针灸治疗的功能和范围。
本章重点
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第一节 腧 穴
Acupuncture Points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一、 腧穴的基本概念
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二、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经穴
奇穴
阿是穴
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⑴经穴
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
其中: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第三十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⑵奇穴
十四经穴以外,而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⑶阿是穴
以痛点为穴位,“以痛为腧”。
并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
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定 经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经 穴
有归经
分布在十四经中
有固定
位置
有专用
穴 名
①局部作用
②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官病
奇 穴
无归经
有固定
位置
有专用穴 名
①主要对某病有特效
②局部作用
阿是穴
无归经
无固定位置
无专用穴 名
治局部病变
三类腧穴的特点:
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近治作用: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包括对体表和内脏的主治,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的共性。如头、面、颈部穴可治疗头、面、颈部疾病;上腹部穴可治疗胃、肝、胆病;腰骶部穴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及腰骶痛等;眼周穴可治疗眼病。
三、腧穴的主治规律
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腧穴的主治规律
远治作用:十四经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器官的病症,有的还具有全身性的作用。现分述如下:
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腧穴的主治规律
1、对本经的作用:十二经脉中,肘膝以下的腧穴,既能治疗局部病证,又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病证,这包括肢体,器官与脏腑病证。例如足三里不仅可以治疗下肢病,又可治疗胃病等;合谷穴可以治疗上肢病,又可治疗头面五官病。
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腧穴的主治规律
2、对他经的作用:有些腧穴既能治疗本经病证,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