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设农村新社区 推进城乡一体化
刘宇飞 顾明祥 近年来,竹山县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机遇,围绕“三化同步”、“两增同步”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为目标要内容。按照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的要求,围绕市场需求调结构、片区开发扩规模、服务企业建基地、土地流转抓经营、标准生产创品牌、园区加工促升级的产业发展思路,累计发展茶叶、烟叶、林特、蔬菜、花生等特色产业基地90万亩。2010年,全县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累计达到12家,,“圣水”牌茶叶、“珍源”牌肚倍产品、“古牛泉”牌白酒、“喻来福”牌豆制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品牌不断叫响,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新型社区建设,采取政策叠加,项目配套的办法,切入土地整理、农村道路、小型水利、产业建设等项目,高标准建起东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十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提高基地装备,强化科技应用,推进机械化生产,建设现代农业先行区。同时,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机遇,积极争创国家级堵河源、圣女峰、圣水湖风景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特色“农家乐”,培植秦楚风情旅游区。
突出农民主体,打造特色民居。2008年以来,竹山县全面掀起堵河水电大开发,相继开工建设潘口、小漩、龙背湾三大电站,近3万移民在省道沿线55个安置点集中安置,在移民建房实践中,挖掘地域历史文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移民建房全部统一成“秦楚风格”,得到领导肯定、群众认可,移民安置区周边农户积极仿效。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制定建房质量标准,免费提供建房图集,配套奖补激励政策,统一培训建房技工,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掀起了“秦楚风格”民居建设高潮。全县按照“六有”(坡屋顶、马头墙、羊角翘、白粉墙、朱红门、格子窗)、“四化”(房屋靓化、晒场硬化、花园绿化、环境净化)标准,集中连片新建和改造“秦楚风格”农房15600户,。以特色民居改建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特色集镇建设,基本形成了百里特色民居示范带。
突出生态先行,发展绿色村镇。抢抓鲍双线生态景观带、襄关线竹房城镇带建设机遇,坚持生态建设优先,环境保护并重,培植生态景观,推进全域绿化,配套环卫设施,综合整治环境,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新竹山。村镇绿化按照点线面相结合,乔灌藤一起上的植树补绿办法,高标准完成潘口水电经济开发区500亩山体绿化,完成道路户院绿化植树200万株,,培植明清竹博园、环城亲水带等特色景观点20处,%,构成了一幅城在绿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积极争取项目,动员农民主建,在新型社区启动7处污水处理设施、30个垃圾收集屋建设,新建、购置垃圾池(箱)1800个,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3万口,引导群众树立现代文明意识,集中开展“三清三转三建”活动(清垃圾、杂草、路障,转临路猪圈、厕所、杂物,建入户路、沼气池、小花坛),坚持新型社区环境整治常态化,基本达到门前无猪圈厕所围墙、花坛无杂草杂物、庭院无乱堆乱放、墙体无乱贴乱挂、沿路无危房旧舍、村庄无乱搭乱建、路肩无杂草於泥、边沟无杂物堵塞、路边无乱停乱放、路旁无乱植乱种“十无”目标。通过规范整治,村镇面貌焕然一新,百里生态景观带和绿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