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口译论文开题报告
口译是译员把听到的源语信息通过脑记和笔记的 结合,经过大脑分析处理转换成对等目标语的处理活动. 口译在国际
大型活动中起着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的重要作用.
翻译专业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论评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将维索尔伦对语言适应包 括五个方面,即适应的对象、层次、阶段、领悟程度和适应策略进行 了分析,并且就语言适应、选择和语言功能综观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 讨,认真分析比照了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论和以往的语用学的区别. 他还在〈〈外语教学与钻研>上发表了一篇〈〈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 〈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2000,230-232),该 Morris的理
论中得出了任何规那么里都有语用成分,也能从不同的语言成分中审视 割出来,使其不再属于语言资源的语言学, 而是参加到语言使用的语 言学去,作为了是一种语言综观和视角来钻研和使用,这不仅仅可以解 决语用学问题,还为了今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他问题提供了一种 新的视角.
国内除钱冠连外,2007年何白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 模因论> 语言学及语用学着作不同的是,该书紧紧把握住语用学钻研与开展的 方向,集语用学的三个前沿理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为了一体来 向国内读者进行西方翻译理论的介绍.
关于顺应论的局部,该书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来源、顺应论的三个
核心概念、顺应论的视角观、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等.
本书中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为了读者展现了顺应论的完整框架及其应
,顺应论是宏观语用学的核心,顺应论为了我们提供了一 〈〈外语与外语教学> 上的〈〈语境的动态钻研一--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 (2000,
50-52)中介绍了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探讨了语言和语境互为了构建 的动态关系,指出动态生成的语境观是对传统语境钻研急时而必要的 〈〈山东大学学报>上的〈〈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 学观>(2007,51-55)从语言哲学的立场阐释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 语
言的使用是哲学立场的反映,纵观维索尔伦的语用思想,折射出表达 在意义观、心理认知观和语境观三个方面的语言哲学. 此外,刘正光、 吴志高从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顺应论的理论根底, 除了对语言顺应论做出肯定,他们还指出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的朗 匙,以解释所有的语言运用,有运用过度之嫌 (李元胜,2007:124).
中国学者不仅专门对顺应论进行钻研,还将其与其他理论结合或者 程中,顺应论对翻译的钻研占据多数.
从理论钻研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顺应论对翻译理论钻研的 启示,戈玲玲在发表在〈〈外语学刊>上的〈〈顺应论对翻译钻研的启示 ----兼论语用翻译标准>(2000,7-11)-文中,为了我们展现了语用翻 译理论的开展历程,它超越了以往语言学钻研的框架,将翻译看作是 ,根据顺应论,语言和语境之 间的顺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同样,翻译作为了语 言转换的过程,也会涉及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互顺应, 这种顺应 应该以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为了目的, 对交际语境、语言的选择和语言 结构做出改变
.
叶苗在其着作〈〈应用翻译语用观>COnPragmatics Transla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中,首先对应用翻译进行了定位, 论和解释异化,并以〈〈选美中国>为了例,结合应用翻译中异化和回化 之争,指出了在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应用文本翻译时, 译者可以采
取异化策略,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扩大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 境、认知语境,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和探索,增加我国 软实力.
纵观国内顺应论的钻研现状以及顺应论与翻译结合的钻研现状,可 以看出在顺应论对翻译的结合方面,钻研者几乎都是从文学翻译、应 用文翻译的角度进行钻研,而且很多钻研还是局限于维索尔伦顺应论 的推介和重申,缺乏创新点,并且对理论的适合范围没有做出明确规 定,导致了顺应论在很多领域的误用和滥用.
开题报告的立题依据应该怎样去思考和撰写呢 ?
填写任务书时还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学生用立题论证任务书及开题报告填写说明篇一
学生用立题论证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