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关于“鲁迅文化遗产……”.doc

格式:doc   大小:11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鲁迅文化遗产……”.doc

上传人:lxydx666 2017/2/18 文件大小:1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鲁迅文化遗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关于“鲁迅文化遗产……”标题中本来应该是“鲁迅文化遗产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怕题目太长, 就用了一个省略号。这是一个具有纪念与开创意义的命题。今年是鲁迅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又逢鲁迅逝世八十周年,馆方决定纪念一下,在今年的九月召开“鲁迅遗产与当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 也是慎终追远数典而不忘祖的传统。笔者接到研讨会邀请函,见其中所拟五大议题,第一个就是本文要谈论的这一条。正是这个命题让我产生了几点零星的想法。一“鲁迅文化遗产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是一个好题目, 有意义, 切合实际需要, 特别是有刺激性, 可以刺激我们这些读过鲁迅书的人各自想想问题。只是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有些困惑。鲁迅逝世前约一个月, 写了一篇文章《死》, 其中写出了七条遗嘱。第三条:“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这是不是“鲁迅文化遗产”?我想, 是的, 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遗嘱”在现代法治国家, 是重要文件。常常还有逝者生前指定的“遗嘱执行人”, 多半是律师。足见其郑重。事实也是这样。家庭、社会乃至国家, 因为“遗嘱”及其执行引起的纷争, 像我这样年龄的人, 记忆犹新。而且至今纠缠不清。那么, 鲁迅这条遗嘱, 对于当代文化建设有没有关系呢?见仁见智吧。 2 而且,我们中国人总是可以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加以“变通”,也就是改变,乃至“束之高阁”。不过,鲁迅这条遗嘱,是真诚的心愿,还是“愤激之谈”(与郑振铎信), 或有不同看法。鲁迅给许广平信中也说过:“我愤激的话多, 有时几乎说:‘宁我负人, 毋人负我。’然而自己也往往觉得太过, 实行上或者且正与所说的相反。”不过,我觉得鲁迅这里说的是心里话,不纪念是真诚的意思。且不说,鲁迅早就揭示过:“愈是无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想长寿, 想不朽, 愈喜欢多照自己的照相, 愈要占据别人的心, 愈善于摆臭架子。但是, 似乎‘下意识’里, 究竟也觉得自己之无聊的罢, 便只好将还未朽尽的‘古’一口咬住, 希图做着肠子里的寄生虫, 一同***; 或者在白话文之类里找出一点古气, 反过来替古董增加宠荣。如果‘不朽之大业’不过这样, 那未免太可怜了罢。”他还说过,“无所谓不朽, 不朽又干吗,这是现代人大抵知道的”。何况,读点鲁迅的人都知道,鲁迅是把自己和自己的创作看作“中间物”,即改革长途中的“桥梁”。还有,早在一九三三年九月,鲁迅在一篇题为“礼”的短评中提出: “凡纪念,‘礼’而已矣。”原文是这样:“今天偶然看见北京追悼抗日英雄邓文的记事, 首先是报告, 其次是演讲, 最末,是‘礼成, 奏乐散会’。我于是得了新的启示:凡纪念,‘礼’而已矣。中国原是‘礼义之邦’,关于礼的书, 就有三大部, 连在外国也译出了, 我真特别佩服《仪礼》的翻译者。”我们的纪念鲁迅, 是不是也“‘礼’而已矣”呢?如果是这样,“鲁迅文化遗产”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很难说有多少意义了。 3 二鲁迅怀人的文章, 总是令我敬仰而慨叹。情谊真切容易, 而是非分明很难很难。一九三四年,鲁迅在《忆韦素园君》的结尾写道:“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被冷落,一瞑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 谬托知己, 是非蜂起, 既以自?f, 又以卖钱, 连死尸也成了他们的沽名获利之具,这倒是值得悲哀的。现在我以这几千字纪念我所熟识的素园,但愿还没有营私肥己的处所, 此外也别无话说了。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