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质量管理体系
前言
1,质量目标的理解和确定
2,如何进行质量记录表式的设计
3,对质量记录的控制
4,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十忌
5,ISO9000的实施步骤
6,ISO9000和精益六西格玛的比较与整合
7,企业内控规范与ISO9001标准
8,论小型企业如何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
9,公司质量管理制度29条细则(通本)
10,企业如何建立具有魅力的质量目标
11,客户抱怨处理办法
12,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有关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1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理解与实施
14,零缺陷理论与ISO9000体系
15,浅谈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一、质量目标的理解和确定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均为质量目标,没有目标的质量管理不能称之为“管理”,没有绩效的质量管理不能称之为“有效”的质量管理。本文着重从“如何有效理解和确定质量目标”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质量目标的理论依据和来源
ISO9000标准对“质量目标”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从质量管理学的理论来说,质量目标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作为企业的员工,希望自己得到企业的认同和接受,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有所成就和建树,希望获得一定的名誉和成绩。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调动和激励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必须引导全体员工通过质量目标的成功实现二使其高层次需求得到满足。质量目标就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又借助系统理论向前发展的。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企业是一个目的性的系统,它包括若干个带有目的性的子系统,子系统又包括若干个带有目的性的子子系统一如此循环无穷尽也。
以系统思想作为指导,从实现企业总的质量目标为出发点,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乃至每个人的活动,就是质量目标的核心思想。当然,质量目标的理想境界是“横到边、纵到底”,即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层次(企业最高管理层、部门管理层、车间、班组乃至每个人)均有质量目标,但基于管理成本和各个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的不同,ISO9001标准只要求“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即可。
二、质量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系统理论的方法与ISO9000:2008标准中提到的管理的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管理的“系统方法”管理的对象为“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系统”,相对于系统理论中目的性的总系统;“过程方法”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相当于系统理论中带目的性的子子系统乃至子子孙孙系统。图1是A公司利用系统理论的方法(等同于管理的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通过结构图的方式将其总质量管理体系展开到子系统(后文均称之为过程)。反过来,通过对过程质量目标的确定、实施、考核、分析和改进,最终达到对质量管理体系总质量目标的确定、实施、考核、分析和改进的目的。
有图1可见,企业对总质量目标的管理,可以通过对所有过程的过程质量目标的管理来实现。:“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注2: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这里指出的过程的“受控条件”之一,就包括对过程质量目标的管理。
过程的质量目标,可定义为“过程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即过程预期的输出(过程结果)。所以,过程的质量目标更加关注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三、如何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过程中确定过程质量目标
A公司有Bn个部门(如采购部),项职能活动(如采购部的职能包括供方管理、采购管理和材料仓库管理),各个职能活动又包括Dn个过程(如采购管理职能包括采购计划制定、按采购计划实施采购、采购材料验收、验收合格材料提供给生产线使用)。当然,这四个过程还可以细分为更多的子过程和子子过程,限于本文的篇幅不再继续深入展开。
现以A公司采购计划的制定过程为例加以说明。该过程确定质量目标的思路如下:
该过程的输入:
1,生产计划安排所需的材料数量;
2,材料仓库库存情况:
3,供方交货能力(包括供方的产量、运输路途时间等);
4,材料规定的采购技术要求;
5,公司资金周转情况;
6,为承担可能的风险所增加的采购余量;
7,所采购材料的重要程度等。
该过程的输出:
适宜和充分的采购计划。该过程的关注点:
1,采购材料能否按照采购计划准时由供方交付;
2,采购材料的质量和技术要求能否满足规定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3,按计划准时交货的材料有无因质量问题影响生产线正常使用;
4,顾客投诉或退货是否由采购材料所引起;
5,是否在经评价合格的供应商处采购材料;
6,采购成本是否逐年降低等。
从上述关注点可以看出,该过程的质量目标可以考虑以下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