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火星救援观后感600字
火星救援观后感600字〔一〕
没错,整个电影的基调就这样,让人特别安适,即使事关人类的存亡,即使地球上只剩下你一个人和孤独为伴,我仍旧能从电影中感知到恰到好处的
火星救援观后感600字
火星救援观后感600字〔一〕
没错,整个电影的基调就这样,让人特别安适,即使事关人类的存亡,即使地球上只剩下你一个人和孤独为伴,我仍旧能从电影中感知到恰到好处的志气和乐观。
在电影这个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每个导演都像深思中的哈姆雷特一样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他们不仅纠结于剧中人的活着还是死去,还企图在电影的表达上更加别出心裁。比方《罗生门》的确定之否认的叙事角度,比方《山河故人》的三段进逼式表达。感谢雷德利·斯科特,在这么困难的世界里还这么简洁的讲故事。
由于美国科技和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一骑绝尘,反映在电影艺术上,美国电影对将来时空的探究根本就停不下来,比方《异形》、《夺宝奇兵》、《星球大战》等,当然还有《星际穿越》。和这些之前同类的科幻电影相比,《火星救援》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守本分。导演看上去毫无野心,甚至连电影的台词都是从原著中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的,即使面对的是人类普遍焦虑的消灭式的情节,它也不煽情,也不会让电影的主题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
但是这不意味着导演没有创意,能够把那么多晦涩和专业的理论传达得如此通透,让像我这样"科学的门外汉"都感觉不到有什么看不懂的硬伤,这本身就创意无限。当然我还会把它和导演的另一部电影《黑鹰坠落》相比拟,这是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一个带给我斗争本身直透人心的冷峻,一个让我感知到走向科幻世界的小幽默,但是两者的主题都很简洁,很少有导演主观因素的参加,一切以真实,细致的场景再现为主,这也是原著最为人称道的地方。
按说,表现人类面对未知世界的命题一向都是很沉重的。记得当时看《三体》时,一想到外星生物可能就在窗外的月光下窥视着自己,那一夜我竟无从入睡。但是,雷德利·斯科特却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回应了全人类的困惑,而他所仰仗的,正是对科学严谨性和对技术进步的自信。甚至当那位明显香港人特征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操着不太流利的中国话出现时,那一刻我竟能会心的笑出声来。没错,整个电影的基调就这样,让人特别安适,即使事关人类的存亡,即使地球上只剩下你一个人和孤独为伴,我仍旧能从电影中感知到恰到好处的志气和乐观,这种感觉对于观影体验而言无疑是很受用的。
电影唯一不那么简洁的地方,就是整个电影其实就是一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寓言,一个关于中国人如何挽救美国电影的隐喻。这事实上反映了美国人心中的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