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双相抑郁的治疗
第1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一、双相障碍的概念
,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
;但可以以混合方式发作。
(躁狂至少1周,抑郁的数量较少,有些研究未使用安慰剂对照,但这个研究支持了抗抑郁剂不仅对单相抑郁有效,而且对双相抑郁也有效的假说。
从理论上来说,大多数的精神药物是对一定的症状群有效,而不涉及病因;因此我们认为抗抑郁剂的效果不仅在单相抑郁,而且也在双相抑郁,甚至对于器质性抑郁。应用抗抑郁剂多年广泛的经验也证实了这种提法。
在以下的的大规模住院病人的常规治疗的对照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个意见。
第10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双相抑郁的抗抑郁剂治疗
这个研究资料来自2032个单相或双相I型抑郁并连续住入慕尼黑大学精神病学院医院的病人,对照两组病人的抗抑郁剂治疗的疗效。
应用总体评定量表(GAS)、住院持续时间、综合评定工具的抑郁、躁狂症状群分量表及AMDP系统(精神病学的方法和文件编制协会),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
本研究是从1980-1992年;大多数病人是接受TCA或四环类的抗抑郁剂治疗,接受MAOI者很少,而接受SSRI者相当少。
第11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双相抑郁的抗抑郁剂治疗
在出院时,在单相抑郁和双相I型的抑郁之间,对于抑郁症状的结局、GAS的分数和住院的天数上,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双相病人在出院时,抑郁分数降低,而躁狂症状群的分数有轻度的升高。
我们还进行了将单相和双相抑郁病人按照每4年分组的分析、按照抑郁的不同严重程度对单相与双相抑郁结局的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单相与双相抑郁病人的结局分析、不同性别的单相与双相抑郁病人分组的分析及在应用抗抑郁剂是否加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单相与双相病人结局的分析。
第12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双相抑郁的抗抑郁剂治疗
这个主要是TCA治疗的研究,似乎抵制了抗抑郁剂对双相I型的疗效较之单相抑郁为差的假说。
这个大样板的研究的结论是高度可信的。
至少在中度和严重的双相抑郁病人,应该强调要避免自杀的危险和慢性化的危险性,而应该给予抗抑郁剂治疗。
大多数的心境稳定剂,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其抗抑郁的疗效的证据是不足的。
第13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双相抑郁的抗抑郁剂治疗
在快速循环型的病人,抗抑郁剂应该尽早停药,以避免诱发进一步的快速循环。
在混合性躁狂或混合性抑郁,应该避免使用抗抑郁剂,因为它的躁狂症状是禁忌症。
对于急性双相抑郁伴有精神病症状如妄想等,在大多数病人需要加用抗精神病药物。
第14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双相抑郁的抗抑郁剂治疗
(三)抗抑郁剂引起转为躁狂或轻躁狂的危险性
在70-80年代的文献中,转躁率大约为10-17%;这些大多数是回顾性的研究,而且是关于TCA的研究,因此可能高估了转躁的危险性。
一个大约包括4000名有单相或双相抑郁的80个资料的荟萃分析表明,%。
应用TCA,单相病人的转躁率是小于1%,%;%,%
另外一个研究已经证实,吗氯贝胺或安非拉酮比TCA有更少的转躁率。
第15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双相抑郁的抗抑郁剂治疗
有的研究表明,,其转躁的危险性不比单用心境稳定剂高。说明心境稳定剂的保护作用。
我们对转躁率的研究是根据慕尼黑精神病学院医院158例双相I型病人转躁的记录和调查。共有39个病人转躁(25%;其中轻躁狂23例)。%,SSRI的转躁率是12%,%。
以下的因素与转躁的危险性无明显关系:性别、年龄、病期、以前躁狂的发作次数、以前的抑郁发作次数、住院时的抑郁症状群及幻觉症状群;但促甲状腺激素(TSH)低的基础水平是转躁的危险因素。
第16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双相抑郁的抗抑郁剂治疗
但也有与上述相反的观点。有人报告,在使用TCA时有23%的病人转躁,而不予治疗者有34%病人转躁;因此作者认为TCA没有自己转躁的危险性。
在苏黎世精神病院学院医院1920-1982之间的抑郁症病人,在1958年应用抗抑郁剂以后,单相或双相转躁情况较之以前并无明显的增加。
近年发现,转躁的情况比早年为低;TCA大约是10-30%,SSRI大约是 4-12%。心境稳定剂有对转躁的保护作用,但尚缺乏相关亚组的研究。
第17页,共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