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
- 1 -
- 1 -
市政基础设施
给水
,保留城区现状的慈胜大街给水水厂,供水规模为2万吨/日;在县城东北角,%;,%;,%, 其余为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绿地、市政设施等类型用地。
表2-1 现状用地构成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面积(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R
居住用地
其中
R1
一类居住用地
R2
二类居住用地
R3
三类居住用地
R
普教设施用地
- 2 -
22
C
公共设施用地
其中
C1
行政办公用地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C3
文化娱乐用地
C4
体育用地
C5
医疗卫生用地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7
文物古迹用地
C9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
W
仓储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其中
S1
道路用地
S2
广场用地
U
市政设施用地
其中
U1
供应设施用地
U2
交通设施用地
U3
邮电用地
U4
环卫设施用地
U6
殡葬设施用地
U9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D
特殊用地
- 3 -
G
绿地
其中
G1
公共绿地
G2
防护绿地
合计
城市建设总用地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总计
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
注:
交通系统现状
对外交通
省道温邵公路、新洛公路、焦温公路,司马大街(经焦温高速北达焦作远至山西,南经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相连)是温县县城乃至县域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这些公路汇集到城区,没有一条环路疏解,造成过境交通全部穿越城区,给城区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危险。
城区道路
温县通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以太极大道、太行路、黄河路、振兴路、南环路为“五横” ;司马大街、慈胜大街、人民大街、古温大街、子夏大街为“五纵”的方格网道路格局。
城市道路系统不够完整,主要道路虽已初具规模,但次要道路、支路缺乏,路网密度过小;城市道路和对外交通性道路没有严格区分;建成区道路与老城区道路衔接不上。
旧城区道路自发形成,混乱不成体系,基础设施不配套,断头路、错位路交叉口较多,随意性较大。新的建成区主要道路建设摊子拉得过大,近期无法形成完整的主要道路网系统,同时次要道路、支路路网密度不够。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行政办公设施
,主要分布在黄河路、太行路两侧。用地分布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行政中心,与旧城商业、居住用地等功能干扰较大,使交通出行难度增加,不利于办公效率的提高;现状用地比较紧促,今后扩展余地不足;大部分行政办公单位条件比较落后。
商业金融业用地
,大多集中在古温大街、人民路和黄河路两侧,主要以沿街门面房形式出现,没有形成大型高档商场,仅在沿人民路、黄河路和古温大街交叉口有太极商厦等知名商场;集中的商业区域分布在温泉路、振兴路、黄河路。
由于南北向的人民路和东西向的黄河路是现在温县重要的道路之一,沿街无序的商业经营对其交通负面影响较大。商业服务设施比较分散,虽已在老城区形成了商业中心,但中心集聚度不高,经营模式落后,缺乏成规模上档次的大型商业。
表2-2 区商业、饮食服务行业情况一览表
编号
名称
位置
建筑面积(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