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英语教案课后小结
英语教案课后小结 篇1
本课是对话教学,如何在对话教学中进行“指导——自主学习”呢?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接触英语,因此对老师的依靠会更多一些。老师要耐性地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学常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育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实力,特殊是听说实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沟通,同时增加其自主学习实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沟通的须要。
为了全面达到《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高校生的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的目标,我们进行了高校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制定了适合我校学生实际和发展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实行了分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特色如下:
一、确立新的教学大纲
依据《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们刚好修订了高校英语教学大纲,对基础阶段的高校英语教学进行了新的支配。
1、基础阶段教学支配
基础阶段的教学时数为280学时,共16学分,支配在第一至第四学期。每学期70学时,每周为4学时。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2。学生入学时经过分级测试,按实际水平编入相应a、 b级别教学班中学的学生运用不同难度的教材,老师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英语课均为必修课。
每学期结束时可依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语言实力进行适当调整,成果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经高一级考试达到肯定标准后可跳级。
2、课程教学:
第一学期:70学时,4个学分。每8学时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注意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尤其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实力和句子组织实力的培育。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提高体现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
其次学期:70学时,4个学分。每8 学时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其中1 学时为听说技能的培育。进一步打牢学生语言基础,熬炼学生句子组织及表达实力,向素养的全面提高过渡。
第三学期:70学时,4个学分。每8 学时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其中1 学时为听说技能的培育。进一步扩大语言输入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输出量,熬炼学生从句子组织到篇章组织的实力,进一步培育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实力。
第四学期:70学时,4个学分。每8 学时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另外1 学时为听说技能的培育。扩大语言输入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输出量,熬炼学生从句子组织到篇章组织的实力,进一步培育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实力。
3、考核方式和要求
《高校英语》课程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1)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果的30%,成果依据学生完成作业的状况、课堂上的综合表现以及期中考试的成果综合而定。每学期至少布置八次书面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为形成性考核成果的主要依据。
2)终结性考试
本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占课程总成果的70%,考试内容紧密结合所学教材,重点考核学生听、读、写、译等的英语综合运用实力。考试形式可以是学校自行命题考试、试题库测试和全国统一考试等。
二、全面进行教材改革
首先在01级部分院系进行教材改革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从XX级起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教材改革,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层次,在本专科生中分别选用了上海外语教化出版社的《全新版高校英语》和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的《新视野高校英语》系列教材。XX年又依据实际须要,对艺术实践生运用了高等教化出版社的《高校体验英语》。XX年又在提高班学生中尝试起点相对较高的北京高校出版社的《高校英语》系列教材。这些教材都是全国统编教材,其编写原则、课文选材、内容编排等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丰富了高校英语的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实力的教学的要求。
三、确立“整体教学”理念
在全面进行教材改革的同时,我们在教学模式上也做了重大变更。确定了整体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语法转移到篇章教学中。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布局谋篇、修辞手法、写作特点等方面驾驭文章所涵盖的文化学问和社会意义,体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体现在语言中”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的重点从将语言和文化割裂开的简洁的生词短语和语法的驾驭转移到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上。通过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实力和语篇观赏实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后续学习实力。
四、采纳多种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纳新的教学模式,改进传统的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