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鱼我所欲也》结构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鱼我所欲也》结构分析.docx

上传人:wsh309048309 2022/4/21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鱼我所欲也》结构分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鱼我所欲也》结构分析
全章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从开头至 “乞人不屑也 ”)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 “舍生取义者也 ”)从比喻入手引出中心论点。如所欲之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较之二者,于是舍鱼

《鱼我所欲也》结构分析
全章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从开头至 “乞人不屑也 ”)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 “舍生取义者也 ”)从比喻入手引出中心论点。如所欲之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较之二者,于是舍鱼而取熊掌。这是以鱼与熊掌比喻生与义。紧接着就说生与义都是 “我所欲 ”,当二者不可得兼时,如同对待鱼和熊掌那样,取其上者,即 “舍生而取义 ”。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从 “生亦我所欲 ”至 “故患有所不避也 ”)进一步以生虽为所欲但不为苟得,死虽为所恶但患有所不避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第三层(从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至 “贤者能勿丧耳 ”)从反面提出假设,继续证明自己的论点。如果所欲没有什么超过生,那么凡是可以求生的手段都可以用,但却有人不用。如果所恶没有什么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避祸的手段都可以用,但却有人不用。这里固为他们所欲的是有甚于生的义、所恶是有甚于死的不义。孟子指出: “是心也,人皆有之 ”,只不过 “贤者能勿丧耳 ”。

第四层(从 “一箪食 ”至 “乞人不屑也 ”)以行人宁死不吃 “呼尔 ”之食、乞人不接受 “蹴尔 ”之食为例,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所共有的本心。同时开启下文,导出下文的 “失其本心 ”。
第二段(从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至 “此之谓失其本心 ”)从反面立论,论述舍义取利就是表失本心。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至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以 “万钟 ”与上段之 “一箪食,一豆羹 ”照应,说明不辨礼义接受它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只不过能得到华美的住宅、妻妾的侍奉及所认识的家人的感激而已。以义去换取这些东西是见利忘义。
第二层(从 “向为身死而不受 ”至结尾)继续与前面的 “舍生取义 ”相照应,并运用排比句,以 “向 ”与 “今 ”比较,指出不能为了宫室华美、妻妾侍奉、家人感激之类的目的而忘义,明确指出不这样做,就是 “失其本心 ”。这是本段的结论。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