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与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58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与方法.doc

上传人:phl19870121 2017/2/20 文件大小:5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与方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31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课次 15 授课方式(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6-1面大地控制网建立概述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了解面大地控制网建立过程; 2 、理解面大地控制网建立原则和常规布网方案; 3、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方案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重点: 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方案 2 、难点面大地控制网布设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 、总结上章节内容: 高斯投影 2 、简述本章节内容教学的目的和意义(重点适用性) 3面大地控制网布设原则 1 多媒体讲解 2 图表说明 3 问题教学导引 4 启发式讲解 5 示例讨论问与答高斯投影有何作用国家范围如何计算导引国家控制网如何实施? ①分级布网,逐级控制②应有足够的精度③应有足够密度④应有统一的规格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32 4面大地控制网布设方案三角网导线网(补充) GPS 网(现代) 5、控制网布设程序 6、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与方案 7 、小结 1 多媒体讲解 2 图表说明 3 问题教学导引 4 启发式讲解 5 示例讨论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 、简述我国国家各等三角测量的布设方案及其在精度要求上有哪些主要规定 2 、城市及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为什么不同的控制面积应有不同的等级? 3 、技术设计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是什么?技术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课后小结: 主要讲述了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布设方案、精度要求, 由于讲授时注重分析国家与区域布网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理解掌握良好。一等三角锁二等三角锁、网三、四等三角网主要网形(结构) 等级指标精度(要求) 重述技术设计实地选点造标埋石测量实施平差计算①一般要求②与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33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课次 16 授课方式(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6-2 区域平面控制网设计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理解区域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目的及意义; 2 、理解单三角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全过程; 3 、了解三角形、三角锁及导线网的精度估算思想及结论。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重点: 单三角形精度估算及控制网技术设计书内容 2 、难点: 三角网、导线网精度估算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 、总结上课次内容:平面控制网布设概述 2、精度估算 3、单三角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示例) 重点: 概念+ 思路 4 、三角形最佳(理想)图形和最有用图形多方面考虑: 1 多媒体讲解 2 图表说明 3 问题教学导引 4 启发式讲解 5 示例讨论问与答布网原则? 导引如何实现优化? 精度最高适用性最强目的及意义一般方法条件平差间接平差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34 5 、其它基本图形中误差 6、附合导线精度 7、直伸导线的特点优点缺点 8 、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9 、小结 1 多媒体讲解 2 图表说明 3 问题教学导引 4 启发式讲解 5 示例讨论端点中误差方位角中误差中点纵横向中误差起算数据误差影响了解求算思路理解结论应用编写技术设计书 1). 任务来源、任务要求、作业依据; 2). 测区概况; 3). 已有成果、资料分析; 4). 采用的坐标系及起始数据; 5). 布网方案的说明及论证; 6). 选点和埋石; 7). 野外观测方案; 8). 平差计算方案,预期成果精度; 9). 提交的资料; 10). 各种设计图表。网的图上设计搜集和分析资料三角网基本图形: 单三角形/ 大地四边形/ 中点多边形精度表示: ?? nSRP 1 lg1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35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为什么说对于某一等级的导线, 平均边长一定时, 导线的点位误差主要取决于导线长度? 2 、研究支导线的有利形状有什么意义?国家规范对导线形状有哪些规定?这些规定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 课后小结: 主要讲述了精度估算的意义和作用,重点分析和讨论单三角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推算过程, 要求理解图形权倒数的概念及作用, 了解大地四边形、中点多边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推算过程, 理解直伸导线的特点及精度评估方法, 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写全过程, 本课次内容教材中未体现,且有一定难度,但对于本科生很是必要,主要要求学生理解设计性、结论性、优化性问题, 以便为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后期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作准备, 学生反映学面控制测量技术和方法 36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案课次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