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童年第一章读后感100字5篇
童年第一章读后感100字1
童年,这个奇妙的字眼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美妙而又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可高尔基的童年,却与我们有着天差地别。读完《童年》这部自传体小说,我的心久久不能安静。
高尔基的童年,是在一个,却也是用我最快的速度读完了,正如我的一位友人所说,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因为对儿子的成长越来越关注,但是在关注过程中发觉我总是用我成人的思维去关注他,这样便与他行走在两个轨道上,不能很好地完成链接,他的须要我不知道,我的要求他也不理解,于是有时会产生冲突,对我而言有时侯的感受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他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对他的一片苦心呢?”而对孩子而言,估计就是:妈妈怎么会这样要求我?我不想这么做……而且又不得不做,因为他须要听大人的,大人的支配貌似都是为他好。看着他无辜而委屈的眼神,我心里一阵一阵的难过告知我这里面我存在着问题,至少在与孩子的沟通沟通上存着的一些问题,我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
于是,我尝试着去了解孩子,去感受孩子,但这只是隔靴弄痒,不能很好地做到共振。我要更好地了解他,我必需要进入到他的世界里,真正地懂得他的须要,那我就要放下成人的心态,让自己再回到过去。
就是这本书——《透析童年----让爱走向成熟》让我找到了我的童年,让我回到了我自己的过去,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小女孩还站在那里,抱着一个皮球,在等着我回去找她。我感受到了她的须要,感受到了她对无条件的爱、对接纳、对认同、对归属、对平安的须要,对成长的须要……
正如作者在自序里谈到的:“我们都曾是孩子,拥有美妙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环境中的缺爱、粗暴、压制和损害,我们封闭了自己的心灵,使自己变成一个缺失感受、单求生存的工具。”“现在,我们有了孩子。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虽然表面冷静,但内心却惶恐得一塌糊涂。因为我们发觉,自己早已遗忘了全部孩童时候的内在需求。同时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几乎一窍不通。由此我们无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能做的,或者说我们正在做的,就是用我们头脑中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和要求孩子的成长……”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记起了去年夏天发生在我和儿子及家人之间的一件事情。当时我和儿子还有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家的儿子一起去我的姥姥家(虽然有点困难,但在其中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很关键),儿子和小他四岁的弟弟在一起玩,大人们在客厅里说话,正说话间我感觉到了儿子和小弟弟之间产生了一点冲突,原来他们同时看好了一个玩具,互不相让。就在二个人僵持不下之时,坐在客厅里的大人发言了:“贝贝,把玩具让给弟弟玩一会,你是哥哥,他是弟弟,你要让着他。”这本是一句常常在耳边听到的话,无论是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是现在,大人在对孩子之间争玩具之类的东西的时侯,似乎除了这句话之外再无他言。可这时,我看到了儿子眼里的委屈和无奈,他无助地看着我,我的心被触动了。
我只好说“贝贝,你自己跟弟弟商议一下,看谁先玩,你们俩自己解决。”这时,另个一个大人又说话了,“贝贝,弟弟小,你要让他点。”在大人的集体关注下,贝贝很委屈地放弃了,很不情愿的走开了。看着他的背影,我感到他受到了一些损害,那时,那时的我还不能像现在这样更好地处理这件事,我也有一些心情地对对我而言也是大人的这些权威们说;“你们不能这么说,为什么大的就肯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