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最新蒙氏数学认知.docx

格式:docx   大小:230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蒙氏数学认知.docx

上传人:lu2yuwb 2022/4/23 文件大小:2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蒙氏数学认知.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蒙氏数学认知
蒙氏粉红塔
蒙氏教具使用方法
蒙氏手指歌
蒙氏教案-插座圆柱体
蒙氏粉红塔
蒙氏:粉红塔
活动目标:

a. 凭视觉区分大小;
b. 会依大到小的顺序垒成塔形;
c. 培养注意力及及名称之间的联合关系
   
第二阶段:区分——XX在哪里?/请把XX给我。
要确知孩子是否建立了物体及名称之间的联合关系
   
第三阶段:发音——这是什么?
名称与概论或对物体记忆之再生
   
妈妈们平时是怎么教孩子认识周围事物的呢,一般都是这样的吧:
指着天上的云:“宝贝,看天上的云,那是云。云漂不漂亮啊,你看,白白的云朵,还在飘呢,真好看。云,那是云。〞
或者是
"宝宝,你看这是什么呀,-----(苹果),对了,是苹果,看看,苹果红红的,是圆的,苹果还有皮,"
    
但是,说了这么多,或者更多的时候,孩子真的理解了吗?
蒙特梭利曾说:话说得愈少,教学效果愈好。"
因为说得少,孩子更能专注在***所说的重点上。
“孩子们很难从这些让他困惑的词语里简单明白地分辨出哪个才是〔大人要告诉他
〕的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要具有这种选择和分辨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
   
所以在蒙氏教学中所用的语言要有下面三个原那么:
1、简单
例如教三角形摸一下说出形状就好。不必说角,边的概念。
2、客观
教学前不要参加太多个人经验、感觉。以免孩子用我们的方式来看事情。
3、正确
指的是发音要正确,名称要正确。以免因不正确的发音或不对的文法影响孩子正确的学****br/> 
用蒙氏的“三段式〞来进行上面我们举的例子就会是这样的:
指着云,以清楚、缓慢的语调对儿童说:“这是云〞〔重复三次〕
然后问儿童:“云在哪里?〞或“哪一个是云?〞〔用以检查儿童是否已经记住了实物与名称之间的关系〕
如果儿童用指头去指了云,就再接着指着云问儿童:“那是什么?〞
儿童答复:“云〞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三段式〞。    
   
同样的,关于苹果的“三段式〞
指着苹果,以清楚、缓慢的语调对儿童说:“这是苹果〞〔重复三次〕
然后问儿童:“苹果在哪里?〞或“哪一个是苹果呢?〞〔用以检查儿童是否已经记住了实物与名称之间的关系〕
如果儿童用指头去指了苹果,就再接着指着苹果问儿童:“这是什么?〞
儿童答复:“苹果〞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三段式〞。即:(命名)?(辩别)?(发音,重复,稳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三阶段教学,任何其它的话都不用再加。如果儿童不专心,或指错了,意味着他当时的心理尚未准备好,***不必纠正他或坚持教下去。
   
大家可以试试用三阶段的方法教孩子,可以比拟下自己平时教孩子的方法与三阶段哪种好。
 
………………………………………………………………
 
但是呢,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三阶段命名的故事:
一位妈妈和一群老师在参加蒙氏培训时,遇到一个大概四岁的孩子指着一个西红柿说“草莓〞。
 
来自公立园的老师****惯性的进行纠正:“这不是草莓,是西红柿〞
孩子依然说“草莓〞
老师继续强调“是西红柿,来跟着我念 西 红 柿〞
孩子还是坚持“草莓〞
 
这位妈妈想到了刚学的三阶段命名,于是给孩子来演了一段:
她蹲下来看着孩子说:“这是西红柿〞
“西红柿在哪里?〞
孩子用手指了指西红柿。
她继续问:“这是什么?〞
孩子答复说:“这是西红柿〞
 
这位妈妈快乐极了,刚刚几位公立园老师都没搞定的孩子,她搞定了,看来三阶段命名真的很有魔力啊。
但是,回家后,这位妈妈发觉出有些不对。
 
她反问自己,一个四岁的孩子的能力,完全是可以认识什么是西红柿什么是草莓的,那么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指着西红柿说是草莓呢?如果孩子认识西红柿却还是指着西红柿说草莓的时候,他的内心在想什么呢?如果孩子的内心是想表达其他的东西的时候,那为什么使用三阶段命名法时又是有效的呢?
 
分享这个例子,不是为了和大家在这里讨论这个孩子为什么指着西红柿说草莓。而且想提示大家注意:
三阶段命名法,是一种教育方法,也就是教师的专业技能。
 
但是,这位妈妈对于问题的反思,正表达了我们在前面说到的蒙氏老师应该是一个观察者的角色。
 
我们要观察到的,不仅仅是行为,更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内心。
 
所以,我很喜欢这位妈妈最后自己总结的一句话:我想,我在今天喜悦于自己三阶段命名使用成功的同时,又犯了一个****惯性的***的自以为是的错误。
 
这样的反思,会在将来与更多的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让这位妈妈越来越能深入到孩子的内心。我觉得,这才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