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绩效的影响一、分析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概念: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一般而言, 非正式组织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群体中。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 大背景: 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 人们从众心理较强, 个体行为倾向于加入一定的群体组织以求得心理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个体加入非正式组织是自觉的,源于情感的需要; ◎个体加入非正式组织源于个体偏好; ◎共同的价值观体系是非正式组织形成的重要原因和核心凝聚力。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非正式组织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感觉、情感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二、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两者关系: ◎两者相比较, 正式组织以组织为纽带, 更具有确定性; 而非正式组织则以感情为纽带,更具有社会属性。◎从本质上来讲, 非正式组织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需要而在正式组织中出现的一种自发形式, 通常是在友谊和共同爱好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促而生, 相伴而存的。由于个体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正式组织很难满足其所有的需要, 非正式组织便常常伴随着正式组织产生。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绩效影响: 非正式组织作为存在于正式组织中的一种非正式的社会交往关系,它对于正式组织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利: 1 、非正式组织增强了正式组织的有效性。 2 、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成员的沟通。 3 、非正式组织对增强组织成员的工作满足感和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4 、非正式组织能帮助成员释放压力 5 、非正式组织促使管理者做决策时更加谨慎( PPT 加国外研究的图)近 10年, 国外组织行为研究已经开始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并对此进行研究, 总结为: 非正式组织在感情释放、促进沟通、弥补管理者的工作缺陷、组织系统完整性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弊: 1 、非正式组织抵制一些变化 2 、非正式组织具有社会控制功能,会导致成员的从众行为。 3 、非正式组织容易使成员产生角色冲突。 4 、由于非正式组织是独立于正式组织而存在的,因此有时正式组织的权利无法有效地控制非正式组织。 5 、非正式组织成员间交往非常频繁,信息传递快捷,容易导致小团体主义,造成谣言和小道消息的流传。管理者要学会如何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正式组织的绩效: ◎消除非正式组织? 引入松下幸之助对于非正式组织的看法: “经常有人提到‘消除派系’的问题。然而仔细思考一下, 我认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派系。制造派系是人类的本能, 我认为该谈的是这派系是好还是坏...... 既然如此,倒不如肯定派系的存在,然后再考虑如何活用派系。换句话说,与其各个分散,倒不如分成几个较容易管理, 办事也会较有效率...... 派系是没有办法消除的,而且有派系也许比没有派系更好。关于如何活用派系,只有靠每个人正确的认识了。”◎于管理者而言: 管理者既不能创建非正式组织, 也不能废除他们。但管理者可以学会与之共处并对其施加影响, 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利用正式组织的优点,对其缺点加以抑制。◎管理方向: 组织的管理者可以从几个具体方面来对非正式组织进行管理(1 )加强正式组织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