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曹操缘何崩于洛而不葬洛.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曹操缘何崩于洛而不葬洛.doc

上传人:012luyin 2014/11/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曹操缘何崩于洛而不葬洛.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曹操缘何崩于洛而不葬洛
曹操墓一如“说曹操,曹操到”一样,在2009年12月27日突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千百年来,中国人一再念叨“曹操疑冢”。“疑冢”念叨得越响,寻找真墓的劲头越足。无论曹操埋在哪儿,他总归是要被吵醒的。
历史中的曹操,已经不重要了;“被曹操”的“戏说”,蔚为而为一种特有的中国现象。真实的曹操墓,已经不重要了;“被曹操墓”的“疑冢”,蔚为而为一种特有的中国信念。“被曹操墓”的“疑冢”是“被曹操”的“戏说”种下的,二者珠联璧合,相辅相成。“戏说”与“疑冢”,愈“说”愈“疑”愈让“曹操”不朽——百度一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毛泽东《沁园春·雪》提及的五位帝王,分别找到相关网页约11600000篇、5480000篇、4510000篇、1640000篇、7920000篇。百度一下曹操,找到相关网页约22900000篇——其活在互联网的网页,竟然约是秦始皇的2倍、成吉思汗的3倍、汉武帝与唐太宗的3倍、宋太祖的14倍。作为帝王的曹操,当与他们在伯仲之间。曹操网页遥遥领先,也当在意料之中。最近热议曹操墓,也许增加了曹操的网页。但影响不大——因为百度一下“西高穴”,网页约184000篇,尚在可以忽略不计的范围;就是百度一下曹操高陵,也只有网页约709000篇。但百度一下其他“三国”名人,诸葛亮约16800000篇、刘备9390000篇、关羽6830000篇——他们的网页数,都比唐太宗、宋太祖乃至汉武帝的要高。由此观之,
“戏说”是包括曹操在内的三国英雄们活在互联网、活在当下的主要因素。
在中国的陵墓中,秦始皇陵也许知名度最高——百度一下秦始皇陵,约1220000篇;百度一下曹操墓,约4510000篇——曹操墓网页,差不多是秦始皇陵的4倍(“西高穴”与“曹操高陵”网页仍然少得可以忽略不计,可见近期曹操墓热影响依然不大;就是连同先前已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曹操高陵”网页一同删掉,曹操墓依然是秦始皇陵的3倍多)。
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枯燥的数字说明,无论是曹操还是曹操墓,都被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蔚然而为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观。
当下诸方对曹操墓真假的诸多质疑,总觉得不是真的不相信西高穴2号墓就是曹操的高陵,而是在传统影响下的一种自觉与不自觉地对曹操疑冢说的守护乃至保卫。概而言之,质疑曹操墓,不远人文暗战科学,是新时代的“关公战秦琼”……曹操早年是“愤青”
曹操没有了“疑冢”,还去疑谁?没有了《击鼓骂曹》,还能骂谁?我爱被“戏说”的曹操,因为它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风景。
我爱被“曹操墓”的“疑冢”,因为它是我们心中的文化景观。
其实,还原历史中的曹操,毁不掉“戏说”曹操的文化风景——仍可《击鼓骂曹》。找到曹操的安奉之墓,毁不掉“疑冢”根植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景观——仍可让“疑冢”继续存疑。但是,阴阳转化,物极必反。
当“曹操墓”以文化乃至教化的名义,被“吹”上了天,被“疑”成最受中国人关注的陵墓,甚至连秦始皇陵都莫敢与之争锋时,总会有人站出来“逞能”,去寻找曹操墓,让这个“气球”泄点儿气的。先民塑造“疑冢”、再造曹操,是文化再造,不关科学——至于目的,不必赘言,谁都知道。而今考古确认曹操墓,就是捎带着破了“疑冢”,还是只关科学——至于目的,不必赘言,谁都知道。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冲突,至少是质疑曹操墓真假风波的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