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8
文档名称: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ppt

格式:ppt   大小:5,205KB   页数:1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ppt

上传人:小落意 2022/4/26 文件大小:5.0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然药物化学-复****br/>二、天然药物的来源
植物(为主)、动物、矿物、微生物、海洋生物
1、有效成分
三、基本概念
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代表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单一化合物。
具有临床疗效的一类或数类化学成分的总称,

乙 醚
*** 仿
乙酸乙酯
正 丁 醇










丙 ***
乙 醇
甲 醇





任意比例
极性


规律:
溶剂极性越大,洗脱力越强
己烷-苯




苯-***
苯-乙酸乙酯
***仿-***
***仿-乙酸乙酯
***仿-甲醇
***-水
甲醇-水
常用的混合溶剂
注意:洗脱用溶剂的极性宜逐步增加,跳跃不能太大
最常用的混合溶剂
石油醚-乙酸乙酯
***仿-甲醇
甲醇-水
OH
2)活性炭 —— 非极性吸附剂
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
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小,结合越牢固
洗脱力与溶剂的关系
100%醇 > 含水醇 > H2O
应用
脱色等
3)烷基键合硅胶 —— 非极性吸附剂
RP-2
RP-8
RP-18(ODS)
RP:reverse phase(反相) 吸附力、洗脱力与正相相反
洗脱剂(流动相):MeOH-H2O、CH3CN-H2O
洗脱顺序:化合物极性越大,越易(先)洗脱
应用:HPLC、大极性物质的分离
硅胶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含水量 > 17%
正相色谱 极性小的化合物先被洗脱
反相色谱 极性大的化合物先被洗脱
3、半化学吸附
吸附原理:以氢键的形式产生吸附
吸附特点:介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间
有选择性、可逆吸附
聚酰***对黄***、酚类、醌类等化合物的分离
聚酰***
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
1)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吸附力越强
3)芳香化程度越高或共轭键越多,吸附力越强
2)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吸附力减弱
洗脱力与溶剂的关系
100%醇 > 含水醇 > H2O
常用溶剂 乙醇-水
常用再生剂 10%乙酸、3%氨水、5%NaOH
应用
酚类、醌类、黄***类化合物的分离
脱鞣质(吸附力特强)
凝胶过滤法
又名:凝胶渗透色谱法、分子筛过滤、排阻色谱
分离原理:利用分子筛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
被分离物质按分子由大到小顺序流出色谱柱
(四)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
(五)根据物质解离程度差异进行分离
分离原理:酸、碱化合物在解离状态时与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产生离子交换
应用:有机酸、生物碱类化合物
1、离子交换法
四、提取与分离的注意点
(一)光照的影响
尽量避免次生产物(人工产物)
(二)酸碱的影响
(三)温度的影响
高温会引起化合物的氧化、聚合等结构变化,颜色加深。
(四)溶剂的影响
(五)层析的影响
第二章 糖和苷
糖类
定义:又称作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还是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初始原料。
作用:植物的养料贮备、骨架支持
人类的营养物质、生物活性物质
分布:在植物中占其干重的80%-90%
苷类
定义:又称作配糖体,是由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苷元)组成,通过糖的半缩醛(半缩***)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作用:生物活性物质
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的天然产物均可与糖或糖的衍生物形成苷。
第一节 单糖的立体化学
一、单糖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类化合物
组成糖及其衍生物的基本单元
表示方法:Fischer投影式
Haworth投影式
优势构象式
D-葡萄糖
单糖的环合
空间位置合适时,分子内的羰基易与羟基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半缩醛(***)类化合物。

单糖在水溶液中主要是以半缩醛(***)的形式存在的。
天然糖都以五元氧环(呋喃糖)或六元氧环(吡喃糖)的形式存在。
第二节 糖和苷的分类
一、糖的分类(按照糖单位数目分)
(一)单糖类
天然单糖已发现200多种
含3C~8C(三碳糖~八碳糖)
以五碳糖和六碳糖最多
多以结合态存在


1. 五碳醛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