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薄弱地区金融便民服务的调查与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薄弱地区金融便民服务的调查与思考.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2022/4/2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薄弱地区金融便民服务的调查与思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薄弱地区金融便民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课题组 贵州省属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农村金融服务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存在大量的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为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金融服务,省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金融便民服2010年末,,,贷款农户数约20万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约70万份,农户信用评级面高达76%;累计办理存款118万多笔,金额约54亿元,取款234万多笔,金额约60亿元。
更好地贯彻落实了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四大国有银行为实现商业化转轨,大量撤并农村地区网点,导致贵州农村地区出现大量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广大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享受不到基础性的金融服务,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的设立,搭建起覆盖全省的金融服务网络,及时将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低保、农村医疗保险补贴、救灾救济款、家电下乡补贴款等近20多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安全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有效保证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2010年度,农村信用社314个便民服务网点累计办理涉农补贴业务92万多笔,金额约5亿元,平均每笔565元;办理低保业务55万多笔,金额约3亿元,平均每笔558元。
有效降低了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
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地理位置偏远,获取金融服务极其不便,与邻近农村信用社网点平均距离达19公里,远的甚至达90公里。黔南州三都县羊福乡,在该乡农村信用社未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前,农户要花10元钱乘1小时车前往28公里的都江镇信用社才能存取款和领取涉农补贴,一次往返费用至少25元,以每年每户往返平均6次计,每年需花费150元。金融便民服务网点营业后,每年可为该乡6个村1698户农户节省金融服务成本近20万元和1万个工作日。全省农村信用社每年为267个基础性金融服务薄弱乡镇114万多户节省金融服务成本约2亿元,节省400多万个工作日,节省车油费等直接费用至少1000万元。

金融便民服务存在问题

农村贫困地区往往是基础性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农村经济的不发展和落后状态决定了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的业务发展、经营效益、安全保卫、资产质量等都面临极大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便民服务网点亏损严重,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资金来源严重匮乏,存贷款规模小且存贷比偏高
调查显示,基础性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存贷款规模偏小,农户融资需求金额远大于存款资金额度,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截至2010年末,,,每个网点平均存款余额897万元、贷款余额1056万元,存贷比为118%。其中存贷比超过200%的网点有110个,存贷比在75%至200%之间的网点有129个,存贷比在75%以下的网点有75个。





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经营性亏损突出
农村金融便民服务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网点生存困难,亏损严重。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业务规模小,交易量少。存款规模不到100万元的网点就有50个,有的每日交易仅十几笔。二是开业投入大。新增网点在营业用房购置或租赁及装修、安防设施和科技建设等方面投入大,平均每个固定网点开业投入成本约49万元,定时定点服务网点投入成本18万元。三是运营成本高。受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网络费用等刚性支出约束,加之车辆运营费用大,加大了网点运营成本。截至2010年末,,,亏损7300万多元,平均每个网点亏损23万多元。其中72个固定网点亏损2400万多元,平均每个亏损近34万元,亏损面达92%;定时定点服务网点亏损4900万多元,平均每个网点亏损20万多元,亏损面达95%。
融资需求大,信贷风险高
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经济总量较小,无产业支撑,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农民收入低,农户存款少、取款多,融资需求大,,。同时,由于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农户文化水平不高,市场经济意识和金融知识落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信贷风险相对突出。截至2010年末,,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为10%,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不良率2个百分点。
面临较大的安全隐患
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大都设在边远贫困山区,也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