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家好
第二章 犯罪心理结构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一、概念:
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
错误的法律意识
(一)概念:
对犯罪心理与行为具有
控制与调节意义的要素
(二)要素:
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概念:是指人对自身及主客体关系的意识。
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表现:自我认识、评价的幼稚性、歪曲性、盲目性。
作用:情绪的失控 犯罪 。
2、扭曲的道德意识
道德意识概念:是指人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现象的观念体系。
作用:对犯罪行为起支撑作用。
3、错误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概念: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体系、和社会态度的总和。
错误法律意识表现:
作用:调节行为 犯罪 。
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
特征结构
特定的气质
消极的
性格特征
与犯罪活动相
适应
的能力
不良的
行为习惯
(二)要素:表现出犯罪心理活动稳定性的特点和独特行为方式的要素
(一)概念:表现出犯罪心理活动稳定性的特点和独特行为方式的要素
气 质
概念: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表现: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
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
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气质类型一览表
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
消极、不良的心境
实施犯罪时异常的
心理状态
1、心理状态概念:是人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2、不良心理状态特点:
一是情境性;二是外露性;三是迁移性。
3、不良心理状态要素:消极、不良的心境;实施犯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
4、不良心理状态作用:不良的心理状态作为一种比较持久、平稳的驱动力,加速和促进了犯罪心理的形成,并进一步使犯罪心理得到扩散、巩固,最终外化为犯罪行为。
五、潜意识
潜意识
动力结构
的潜意识
调节结构
的潜意识
心理状态
的潜意识
潜意识
概念:存在但却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潜能的动力深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
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
作用:潜意识和现意识相互补充,相互制约,从总体上支配着人的全部活动。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歪曲的自我意识
反社会意识
不良习惯
犯罪动机
强烈畸变的社会需要
与犯罪活动相
适应的智能
消极的
性格特征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一、犯罪心理结构模式(种类)的概念
以一定标准对犯罪心理结构所进行划分的类型。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一般模式
特殊模式
一般模式
一般犯罪模式即常见模式、典型模式。泛指大多数犯罪心理构成状况
1、故意的犯罪心理结构
2、稳固的、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3、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
特殊模式
特殊模式即非常见模式、非典型的犯罪心理结构。
1、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2、不稳固的、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3、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第四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
犯罪行为
犯罪
机遇
历史状况
(社会学因素)
精神状况
(心理意识因素)
肉体状况
(生物学因素)
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
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结果
第四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
犯罪心理结构是犯罪行为内在动因和支配力量,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结构的表现或外化。
结构的
稳定程度
结构的
组合状况
结构各因素
的组合方式
一、结构的稳定程度影响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自觉性与非自觉性
1、稳固的犯罪心理 :犯罪动机 犯罪机遇 犯罪行为
2、不稳固的犯罪心理 :犯罪机遇 犯罪动机 犯罪行为
(二)快速性与迟延性
(三)可变性与难改性
二、结构的组合状况决定犯罪行为的性质
(一)层次性组合状况
(二)动力性组合状况
(三)主导性组合状况
动力结构
(深)
调节结构
(高)
特征结构
(表)
心理状态(弥散)
三、结构各因素的组合方式影响行为的发展变化
(一)一主多从
(二)多因并列
(三)递进或递减
(四)循环往复
初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