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

上传人:妙玉 2022/4/2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 要:该文介绍了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特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市场培育、发展食用菌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工厂化生产与家庭作坊并重共同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期为食用菌产业的8、31;香菇中低温型新品种向阳2号、9608、939、春生一号等;黑木耳新品种黑威15、黑威单片、黑威半筋等,均开展了多点试验示范,筛选区域性适宜新品种。香菇、平菇、木耳等主栽品种良种推广普及率达80%,香菇免割袋栽培技术推广普及率达70%,,减少了出菇期的用工,%。形成了以层架、吊袋、地栽为主的栽培模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的主要生產方式。柞水县建立了木耳院士工作站,山阳县聘请中科院院士为首席专家,商州区、丹凤县均设立了食用菌研发专家团队,依托商洛学院组建了商洛市食用菌研发中心。食用菌生产由传统分散的家庭作坊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方向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农业废弃物循环型转变。食用菌栽培种类呈现多样性,双孢菇、白灵菇、蟹味菇、杏鲍菇、草菇、灵芝、羊肚菌等多菌类发展,香菇生产规模占全市食用菌的份额由90%%,改变了香菇一菇独大的品种格局。
规划引领未来 组织编制了农业特色产业《商洛市“4+X”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规划到2025年,全市食用菌发展到5亿袋(瓶),食用菌总产量(鲜品)达到50万t,产业综合收入10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一带一路”重要的出口和加工基地、西北食用菌产业强市,“商洛香菇”品牌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使食用菌成为商洛经济新的增长点。 2 存在问题
食用菌專业市场建设滞后 全市仅有商南县过风楼镇龙山食用菌专业市场1家,商南、丹凤、山阳等县大量干品香菇及初级产品被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市场客商收购,各县区缺乏食用菌专业购销批发市场。干品、鲜菇境外销售,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组织、管理,影响产品销量和效益。
产品研发深加工薄弱 大量香菇等食用菌以鲜品直接销售,初级加工主要以盐渍、切片、制酱、分级包装等外销,产品研发及精深加工十分薄弱。与福建省、湖北省等地食用菌加工业相比,商洛市食用菌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空间大。
原料及废弃菌棒的处理问题 原以陕西省关中苹果枝条加工木榍为主,响应环保政策的要求,加工木榍受到一定的影响。商洛市林业部门虽已出台10条政策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但在一些地方禁止采伐、间伐,导致木屑的原料供应不足,已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另外,食用菌生产后废弃菌包数量非常巨大,废弃菌包利用量有限,一部分用于加工生产有机肥,一部分用于菌袋灭菌时做燃料。废弃菌包再利用的研发工作跟不上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乱堆乱放,影响基地周边环境。
人工成本高 食用菌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装袋、接种、搬运、采摘、晾晒等生产环节用工量大,劳动力成本高。一部分食用菌生产基地由于劳动力成本高、地租等问题,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企业、专业合作社难以持续运行或扩大生产规模。
缺乏地方技术标准 当前,虽已制定和实施了香菇质量分级地方标准、香菇和黑木耳等生产技术规范、规程,但仍缺乏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