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皮肤科、肛肠科查房严重带状疱疹
主查护士:\
被查护士: \
编辑课件
1
查房的目的
,提高护士专科能力
烈,根据医嘱予止痛药或配合针刺,理气止痛。。
编辑课件
18
健康指导
(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忌恼怒,情绪开朗,心气调和。
(二)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个人卫生,睡前热水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助入睡,但注意水温,避免烫伤。
(三)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食物,禁烟、酒。多食蔬菜、水果、行气通络、清解余毒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四)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五)局部遗留神经痛时,给予积极治疗。
编辑课件
19
饮食指导
,宜消化,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油炸食物,忌鱼虾蟹、鸡肉
羊肉等发物,忌辛辣、刺激食物、应禁烟酒。,宜进清热解毒之品,如:菠萝、苦瓜、西瓜、黄瓜等。
,宜进键脾利湿之品,如:冬瓜、扁豆、绿豆汤、薏米等。
,宜食清解余毒,行气通络之品,如:丝瓜汤、陈皮、洋白菜等。
编辑课件
20
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1
病情分析阐述
2
查房流程
相关知识链接提问、讨论
1
查房小结
2
编辑课件
21
一、定义及病因
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火毒,兼受邪毒蕴蒸肌肤所致,是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本病又称之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本病多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感染毒邪或年老体虚等而发病。
编辑课件
22
二、症型
中医通常按辨证分型将蛇串疮分为三种类型:
1、肝胆湿热证
2、脾虚湿蕴证
3、气滞血瘀证
编辑课件
23
三、临床表现
1、肝胆湿热证
胆湿热证主证为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
编辑课件
24
三、临床表现
2、脾虚湿蕴证
脾虚湿蕴证主症为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破后糜烂、渗出,疼痛轻;口不渴,纳差或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
编辑课件
25
三、临床表现
3、 气滞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主证为患者皮损大部分消退,但疼痛不止或隐痛绵绵;伴心烦,夜寐不宁,或咳嗽动则加重;舌质暗紫,苔白,脉细涩。
编辑课件
26
四、中医内治法
治法:清肝利湿解毒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止痛。
代表方:清肝泻火解毒汤。
治法:养阴清热,通络止痛。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编辑课件
27
五、中医外治法
外洗
初中期水疱不明显,用紫草30克,野菊花30克,公英20,地榆30,苦参30,赤芍20,大黄30,每天一剂煎水微温外洗患处。
后期水疱已干敛结痂,但疼痛不减,可选用:郁金20,鸡血藤30,赤芍20,大黄20,荆芥20,乳香15,没药15煎水外洗。
湿敷
中期水疱溃破糜烂明显适用。选用大黄30,枯矾20,苦参30,地榆30,金银花30,荆芥20,五倍子30,煎水微湿敷患处
编辑课件
28
五、中医外治法
外搽
初中期水疱无破溃,无糜烂渗液用三黄洗剂或黄酒外搽每天三次;溃破糜烂渗液者湿敷期间可间歇外搽青黛油、紫草油
后期水疱已干敛结痂仍有疼痛者用金粟兰酊外搽。
针刺疗法
对带状疱疹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尤使用于本病后期或后遗神经痛者。针刺方法一般是依照皮疹所在部位循经取穴,常用穴位有内关、合谷、曲池、阴凌泉、足三里、三阴交等
编辑课件
29
五、中医外治法
艾灸疗法
耳穴贴敷
物理疗法
患处加神灯或频谱仪照射治疗,每次15-30分钟,每天1-2次。
编辑课件
30
六、西医治疗
(一)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丽珠威(万乃洛韦)、 聚肌胞等。
(二)止痛药:消炎痛、芬必得、颅痛定等。
(三)皮质激素:适用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
(四)其它药物: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肽等
(五)外用:阿昔洛韦膏、疱疹净药水等。
编辑课件
31
七、病症治疗及护理
(1)淋巴结肿痛: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遵医嘱给以外敷金黄膏,消肿止痛。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2)眼结膜炎:
① 根据眼科医生的医嘱,按时眼部用药及清洗眼部分泌物,临睡前外涂金霉素眼膏,用消毒纱布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