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格力电器断崖式“零”分红现象深度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格力电器断崖式“零”分红现象深度分析.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4/2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格力电器断崖式“零”分红现象深度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格力电器断崖式“零”分红现象深度分析
【摘要】 2018年4月格力电器在业绩增长、现金流充足的前提下,宣布“零”分红,公告日当天股价几近跌停,按照股利分配的市场逻辑,该结果并不意外,探讨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为何通过“零”分红方案交易日定义为窗口期,将窗口期前100个交易日定义为估计期。估计窗口期正常收益的模型如下:
通过EVIEWS ,数据均来源于锐思数据库,回归结果见表1。显然,回归系数显著,估计期的回归方程为:
据此可估计出窗口期的累计预期收益率(CAR) ,而窗口期实际累计收益率为-,超额收益率(AR)为-。确实得到本次股价大跌是由格力不分红所导致的结论。
(二)研究思路
本文以单一案例的研究方法对格力股价下跌案例进行研究。研究动机有以下两点:第一,格力常年坚持股利分红,其股利政策并没有受到半强制分红的影响,但是在业绩较快增长的情况下突然人为中断分红具有典型的信号传递效应和效果的双重作用。第二,单一案例在研究时更加深入、角度更加丰富,更能解释现象和揭露原因。本文通過对格力案例的深入讨论,可以从股利政策变更视角说明管理层如何利用组织和个人声誉作用与股东沟通和向市场传递信号的行为。 根据经验主义学派的研究逻辑,本文设计了理论框架与研究思路。首先通过事件研究法验证断崖式股利政策变更的市场效应;其次分析分红的市场逻辑作用下上市公司决策者的造势意图和机构投资者的套现原因。见下图。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
(一)股利断供、股利粘性引发市场激烈反应
期间传闻,董明珠因收购银隆遭股东大会反对,董明珠主导不分红的股利政策是对股东的“报复”,或是通过此次不分红向股东施压,来达成其目的。格力的不分红决议合理吗?
首先,董明珠此前通过个人投资完成了对银隆的收购,格力与银隆达成关联交易在2017年已经获得股东大会批准。其次,通过对格力董事会的人员变动情况分析,格力的董事会的独立性、稳定性特征性质良好。格力的不分红方案,是由董事会决议共同通过;2018年6月25日,%的赞成票通过了不分红决议。可见这是董事会共同的决定并得到股东的支持。
通过对格力财报的分析,格力虽然有继续分红的能力,但格力长期不向银行借款,银企关联度较低,综合考虑企业未来发展和筹资策略,保留资金是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格力做出的“不分红”决策也是管理层集体决议通过的,符合当下的经济形势。
。格力的投资者占比分析中,%,%,%属于个人投资者。
从表2、表3可以看出,格力发布年报(4月25日)后,连续两天股票交易出现显著异常情况。不仅股票跌幅大,而且成交量多,成交金额大,换手率呈几何倍数升高。不仅如此,4月26日、27日特大单和大单交易额明显增加且净买入额为负,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大额抛售。
。通过对交易数据的挖掘发现,4月26日格力存在两笔大宗交易;4月27日和5月2日也出现两笔大宗交易,均为机构投资者在抛售。进一步找到这两家机构买入时的数据,华福证券本身属于溢价交易。华宝证券近期内有三次买入,单就4月26日的交易而言,盈利48万元。所以,以这两家大跌时抛出最多的机构而言,并没有亏损。华宝證券在4月9日,有一宗大笔买入交易。华宝证券作为机构投资者,具备个人投资者不具备的诸多优势,在临近年报发布时间时溢价买入,又在不分红后首日低价抛出,并不符合市场逻辑。具体交易情况见表4。
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双重动机:监督动机和交易动机,其中交易动机较强的机构投资者更注重实现自身利益和现金流的稳定性。为实现这一目标,机构投资者经常进行短期的投机行为,导致其资金流动性要远高于其他类型企业。格力的往年高分红,是华宝证券所追逐的目标。而格力的突然不分红,导致其出现现金缺口。按照格力的历年平均分红水平和最高分红水平,华宝证券可分红利在28—48万元之间,而华宝证券在抛售中获利45万元,与估算的现金分红数额接近,据此判断华宝证券此时的抛售,有很大原因是需要弥补资金缺口而做出的选择。较高的现金流动需求使得机构投资者对于现金红利的粘性更强。机构投资者在面临现金分红变动时,可能会选择大笔低价卖出套现以弥补现金缺口,导致股价下滑。
(二)企业声誉与股利粘性的博弈转换:网红效应PK市场效应
根据对格力年报数据的分析,格力目前的现金持有是可以分红的。以格力近十年来的出色发展,格力的管理层是一个对市场有敏锐感知和把控的团队,骤停分红后带来股价下跌应该是在格力管理层的预料之中。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格力做出这样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