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伞兵”和“小刺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蒲公英和苍耳的特点,并能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描写其它事物。
3、能知晓蒲公英和苍耳的旅行过程,并能抓住关键词说一说.
4、主动积累生动《“小伞兵”和“小刺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蒲公英和苍耳的特点,并能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描写其它事物。
3、能知晓蒲公英和苍耳的旅行过程,并能抓住关键词说一说.
4、主动积累生动形象的叠词、动词,并能灵敏运用
5、理解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并能简单介绍。
二、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描写植物外形特点的方法,并能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其它植物。
2、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才能。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过渡:通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为什么?其实,孙幼忱爷爷写好童话是有法宝的哦!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篇科普童话,认识小伞兵和小刺猬,和他们一起旅行,找一找孙爷爷其中两个的法宝吧!
二、学习1、2小节
1、抓特点,悟方法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你知道“小花伞"和“小刺猬”分别指谁吗?
3)看图,说一说。“小花伞”和“小刺猬”长得什么样的呢?
自学提示:
 
1、你们是这样说的,那孙爷爷是怎样描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1、2小节,用“            ”划出描写“小伞兵"和“小刺猬”外形的句子。 
2、读一读所划的句子,想一想,“小伞兵”和“小刺猬"有什么特点呢?找到有关词语圈一圈。 
1)读句子,找词说特点。书中描写“小伞兵”特点的词语,你能立马找到吗?
2)看图说:“小伞兵” 怎样的的。   
3)朗读好词语“蓬蓬松松”“圆圆的白绒球”
师:你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小伞兵”的特点.
2)比较:
蒲公英是一个蓬蓬松松的、圆圆的白绒球。 
他们每人头上长着一小撮蓬蓬松松的白绒毛,活像一群小伞兵。许多小伞兵挤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圆圆的小绒球。
你觉得哪句更好呢?为什么?(同桌讨论)
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么好的句子呢?(1、观察植物特点,再进展联想。2、拟人的方法)板书:抓特点,会想象
总结:作者孙幼忱爷爷就是用这个法宝把蒲公英的特点写详细、写生动的。
通过你的朗读,读书蒲公英的特点。你听了以后觉得蒲公英怎样?(很得意、很有趣)
苍耳
4)读句子,找词说特点。书中描写
“小刺猬”特点的词语,你能立马找到吗?
5)看图说:“小刺猬" 怎样的的。   
6)朗读好词语“身体小小的”“全身长满刺"
师:你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小刺猬"的特点.
2)比较:
小苍耳身体小小的,全身长满尖尖的刺。 
小苍耳身体小小的,像个枣核,全身长满尖尖的刺。小伞兵亲近地叫他们“小刺猬”。 
你觉得哪句更好呢?为什么?(同桌讨论)
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么好的句子呢?(1、观察植物特点,再进展联想。2、拟人的方法)
通过你的朗读,读出小刺猬的特点。你听了以后觉得小刺猬怎样?(很得意、很有趣)
2、讨论:为什么作者能把“小伞兵”和“小刺猬”写得这么好呢?你找到了写作的“法宝"了吗?(1、观察植物特点,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