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doc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22/4/30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职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31/08/2008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层次的教育,承当着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的重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而目前大局部高职院校存在着办学生的学****目的。有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造成孩子叛逆、性格扭曲、不满现实逆反社会的心理。
〔2〕父母的期望不当。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一旦进入大学〔高职院校〕,就应该放松一些了,为了考大学苦了这么多年,觉得孩子应该放松了。还有的父母只管给子女生活费,不管子女的学****情况,放松了对子女的约束。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及其严格,期望值过高,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出现学生的叛逆行为。另外父母本身重商轻教,思想言行中表达出的不正确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大学生学****的动力。

〔1〕学校硬件缺乏。硬件条件缺乏,直接制约办学水平。以安徽省为例,目前安徽省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都是从中职院校升格而来,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存在着办学经费短缺,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
〔2〕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很多高职类院校,在管理模式上继续沿袭中专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教材等方面都存在与学历教育雷同现象,未能真正表达出高职院校的特色。
〔3〕教学思想及教学水平存在问题高职生入校成绩来看,其入学分数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据统计,2004年安徽国际商务学院高职学生平均入学成绩为380分〔最高分517分,最低270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247分。这么大的分数落差,给教师授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抱,而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个别教师从平衡学生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过于强调学生的后续开展而把一些专业理论学科的要求提得太高,超出了多数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使一些根底较差、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更显得不知所措,容易畏难而退,导致这局部学生对该学科的学****失去兴趣,产生厌学。

〔1〕心理上排斥高职。缺乏学****动力,如前所述,高职生中有很大一局部学生对高职不认同,从内心排斥读高职,无奈进入高职之后,由于心理上的排斥,导致学****缺乏动力。
〔2〕根底差,学****方法欠佳。高职生入校的分数低于本科生。因此,高职生在文化根底、学****能力、学********惯、学****信心等方面,整体水平较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要差一些。由于根底薄弱以及缺乏良好的学********惯和科学的学****方法,特别是缺乏刻苦学****精神,高职生在学****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学而不会,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厌学。
〔3〕生活没有目标,缺乏远大理想。有的高职生进校之后,以混文凭、混日子为主导思想,提倡“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思想,浑浑噩噩过日子,很少考虑将来,更不能将自己的行为与祖国的命运前途联系到一起。
〔4〕错误归因,导致失败感。当学生在学****中遇到困惑或挫折时,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归因和引导,加重了大学生的厌学心理。有的学生由于学****不努力而导致考试失败,但却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运气不好,考试题目太难,老师教学无方等外部原因,而没有认识到考试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自己平时不努力造成的结果。
三、高职生厌学的对策
,激发学****动力。
没有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