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卢毓_卢毓简介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lt爱戴。nbsp;</p><p>公元234年〔青龙二年〕,入朝担当侍中。从前,散骑常侍刘劭受诏制定律条,未能胜利。卢毓上疏论述古今科律的宗旨,认为律法只应当有一种正确的说明,不能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使奸吏有隙可乘,宽容罪情。</p><p>侍中高堂隆屡次因修建宫室的事情恳切地劝谏明帝,明帝很不开心,卢毓就进言说:“臣下听说‘君明那么臣直’,古代圣明的帝王惟恐听不到臣子指出自己的错误,因此有敢谏之鼓。做为近臣就要尽力奉劝君王,这正是臣等不如高堂隆的地方啊!高堂隆虽外表上狂直,但陛下还是应当宽容他为是。”nbsp;</p><h3><strong>选荐贤才</strong></h3><p>卢毓在担当侍中职务的三年时间里,和曹叡有过屡次辩驳和争辩。曹叡下诏说:“量才而用,因才授职,这是贤明君主也难以完全做到的事,必需有良臣辅佐,才能保证官员能够适当地升降和替换。侍中卢毓,秉性贞渝,心平体正,可以说是一个不懈于位的有功之臣。因此我任命卢毓从此时此刻起担当吏部尚书。”又让卢毓自己选择一个适宜自己职务的人以来替代,说:“能够像你一样才好。”于是卢毓就选择了常侍郑冲。曹叡说:“郑文和,我自己已经很了解他了,你可以举荐我听说过的人。”卢毓又引荐了阮武、孙邕,曹叡于是任用了孙邕。nbsp;</p><p>公元237年〔景初元年〕,司徒陈矫逝世,司徒悬空半年,至次年曹叡问卢毓谁可任司徒,卢毓先举始终不愿任官的管宁,但曹叡不用,卢毓于是举韩暨、崔林和常林,后曹叡任命韩暨为司徒。卢毓掌选举,标准是先以性格品德,后才考虑他的口才和才智,因为卢毓认为才能是为了行善,假设有才但不能行善,有才亦无用,不行视为有才能而被任用。黄门侍郎李丰曾经为此询问过卢毓,卢毓说:“才能是为了用来成就善事,因此大才成就大的善事,小才只能成就小的善事,如今有些被人称作有才能的人并不能办成善事,正是因为他的才能并没有对准目标和方向。”李丰等人对他的见解都很佩服。nbsp;</p><h3><strong>坦然离世</strong></h3><p>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曹叡病逝,太子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及太尉司马懿辅政;但曹爽后排斥并削夺司马懿权力,又树立党羽,如任命何晏代卢毓典选举事,将卢毓调作尚书仆射。后又迁卢毓为廷尉,而当时司隶校尉毕轨又枉奏免官,卢毓和其他人都指责毕轨的行为,于是曹爽又迁卢毓为光禄勋。</p><p>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族灭了曹爽。司马懿任命卢毓行使司隶校尉的职权,审理曹爽等人的案件。后复任吏部尚书,加奉车都尉,封<b>高乐亭侯</b>。后转任尚书仆射,典选举事,加光禄大夫。</p><p>公元254年〔正元元年〕,曹髦继位,进封<b&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