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文档名称:

第五章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

格式:ppt   页数:5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五章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2/1/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五章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教学内容:审计重要性的概念的理解,重要性的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重要性的分配,重要性的运用;审计风险的含义与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检查风险水平的确定与运用。
教学重点:审计重要性的理解,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分配,重要性的运用;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检查风险水平的确定与运用
第六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教学难点:重要性的理解,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应用;检查风险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案例分析
教学课时:4课时
第六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审计重要性
(一)基本理论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时就是重要的。
第六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金额、性质
2、重要性的层次
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总体重要性水平)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部分的重要性水平/可容忍误差)
第六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3、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首先确定总体的重要性水平,再分解确定账户、交易或列报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是审计师作出的最重要决策之一,一般在审计初期就被确定下来。需要大量职业判断。这是一种“初步判断”,将随审计过程中环境变化而变化。新的判断称为“重要性水平的修正判断”。
目的:帮助审计师计划所要收集的证据(数量)。
第六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方法:一般采用固定比率法
判断基础固定比率
净利润 5%—10%
资产总额 %—1%
净资产 1%
营业收入 %—1%
特别说明:比率的来历;比率的取舍。
第六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择:当所确定的各个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时,选最低的。
(2)账户和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可容忍误差)
分配的方法:综合考虑:各帐户或交易的重要性程度(越重要,越低);各帐户或交易的性质及发生差错的可能性(预计差错率越大,越低);审计成本
不宜采用固定比率进行分配
第六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3、重要性的运用
(1)运用重要性的目的
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2)重要性的运用领域
①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考虑(确定审计程序性质、时间、范围)
②审计实施阶段对重要性的运用
第六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③评价错报的影响时重要性的运用:
审计测试结束后,审计人员需要对发现的所有错报或漏报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价,以确定合理的处理方式。
如果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第六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二)案例
案例一:审计人员对XYZ公司2004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该公司未经审计的有关会计报表项目金额如下(单位:人民币万元):
资产总额 180 000 净资产 88 000
营业收入 240 000 净利润 24 120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