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先秦诸子论文.ppt

格式:ppt   大小:73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先秦诸子论文.ppt

上传人:石角利妹 2022/4/30 文件大小:7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先秦诸子论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先秦诸子论文
第1页,共1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第2页,共1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课题:比较先秦诸子与希腊先圣思想异同点
一、先秦诸子与希腊神话简介
1、先秦诸子
周王室东迁以先秦诸子论文
第1页,共1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第2页,共1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课题:比较先秦诸子与希腊先圣思想异同点
一、先秦诸子与希腊神话简介
1、先秦诸子
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孔子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后世称这些思想家为“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后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诸子著作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
2、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在希腊原始社会时期就已产生,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征服自然的愿望。这些神话长期口头流传,内容不断充实丰富,形成一整套神话故事。众神各有分工,宙斯是最高天神,海神、
第3页,共1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冥神、农神都是他的兄弟姊妹,太阳神、智慧神、文艺神、命运神、战神、火神、酒神都是他的子女;各地还有自己的神。这些神都具有人的形象与思想感情。许多神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英雄传说以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为中心,他们往往是神和人所生的后代,为了造福人类,见义勇为,敢于同恶势力搏斗。希腊神话为希腊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也是欧洲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
二、思想差异
世界是多极的世界,思维也是多元的思维,霞光瑞彩,缤至纷呈。就哲学思考而言,东西方哲学,各有特点。东方思潮的主导精神是经世致用,西方思潮的主导精神是格物致知。中国哲学思潮是重德业,尚事功,学以致用。中国实践哲学的本质在于以格物、致知、正
第4页,共1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心、诚意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这方面,孔子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真正哲学家。西方哲学则倡导爱智慧,尚思辨,学以致知。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已为不少学者所共识。
1、境界关与实体关的差异
在中国,境界是内在的、个人性的,具有余英时先生所说的“内在超越”的倾向,因为境界层次的提升需要修养、涵泳、磨炼和觉悟,由此可以诠释何以“古之学者为己”。最高的境界当然是圣人的境界,如何成圣是中国哲学——如果可以称之为哲学的话——关注的中心。境界的内容并不以知识为核心,而是聚焦于修养,“知”只是修养的一个方面,在道家看来甚至是修养的对立物。对儒家道统来说,修养的目标不
第5页,共1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但是个人性的,而且是指向“天下”的,所谓“内圣外王”、“知行合一”就清楚地表明了境界修养的双重指向,而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强调外在的“天下”与内在的道德律令之间的相关性。更进一步说,个人与世界、内在境界与天地万物之间并没有不可超越的原则性的隔阂,没有“自在之物”,不需要超验世界。对道家薪传而言,修养的目标是逍遥无为,或者更直接一点,是“修养生息”、“明哲保身”。
第6页,共1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而对西方哲学而言,实体总是独立的、客观的、非个人性的,只是作为对象才与主体发生关系,这一关系的结果是知识,无论是思辨的还是经验的知识,其目标都是寻求对宇宙的普遍必然性的理解,而这才是西方所谓哲学的要旨。超验世界由神学去解释,由宗教情怀去体验;感性世界由艺术去抒发,由意志去冲创。剩下的理性世界才是哲学纵横捭阖的天地。
2、政治分析方法
运用政治分析方法的自觉性
:“只有某种理论方法不断为其他里理论方法所替代,科学方能够获致进步。”先秦和古希腊政治学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十分原始和粗糙的。然而,当我们仔细追寻现代政治分析理论的源头时,发现正是在古希腊首次萌发了对使用政治分析方法的自觉意识。
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建立政治理论需要采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所以他们致力于研究、运用和发展政治分析方法和政治分析
第7页,共12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方法论。政治分析方法本身的研究已进入了政治学的研究范围。而先秦诸子虽然对政治进行了大量研究,阐述了非常丰富的见解,但是对政治分析方法的运用与研究却没有自觉的意识。
概念的分析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探讨过下定义的几项原则:第一、概念应明确,不使用含混的词,不能用比喻;第二、不循环定义,即不能用词重复;第三,要用在先的和更明白的词定义在后的及不太明白的词;第四、一般不用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