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第1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
①经水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或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以造成水源的污染,健康人如饮用了此水,可引疸,因此,凡有肝炎早期症状者,特别是接确过甲肝病人又有以上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患了甲肝,主要靠休息和自身的恢复,同时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药治疗,切不可乱用药物,如用药不当,反可加重肝脏的损害,并要保持精神愉快,饮食要清淡,适当限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没有得过甲型的人,特别是15岁以下儿童接种甲型疫苗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方法。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第6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防控措施
第7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防控措施
第8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播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经水、食物传播。
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里急后重、大便呈粘液脓血便,腹泻视病情不同每天可达数次或数10次不等。全年均可发病,每年的夏秋季为菌痢发病高峰。
(二)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
第9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症状主要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有肠出血和肠穿孔等,副伤寒症状与之类似,但病死率比伤寒低得多。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为发病的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包括无症状者以及病愈后症状消失,但未经彻底治疗,体内仍有病菌存在的人,这些人由于没有临床症状而被忽视治疗,还可以继续排菌,从而污染食物和水,造成传播。大多数病人愈后排菌逐渐减少至消除,但有少部分病人可持续3个月以上,个别甚至终生排菌。因此对伤寒、副伤寒病人的治疗应强调彻底。
(三)伤寒、副伤寒
第10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和水,及经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以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病后免疫力持久。与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
(四)流行特征
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但以夏秋季多见;多系散发,偶有暴发流行。
(三)伤寒、副伤寒
第11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每年,估计有300万~500万霍乱病例,另有10万~12万人死亡。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一)传染源
重症患者吐泻物带菌较多,极易污染环境,是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霍乱通过饮用未煮沸的水,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生熟食品共用同一砧板、餐具等可引起交叉污染;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途径传播。
(四)霍乱
第12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
(四)如何预防霍乱
预防霍乱的方法简单有效,主要是“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各种食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四)霍乱
第13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五)诺如病毒感染
第14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广泛:
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
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呕吐物或粪便形成的气溶胶传播。
第15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传播途径
第16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第17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
第18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临床症状
第19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消灭苍蝇)。作为个人一定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措施有:
(1)搞好周边和家庭的卫生,加强对粪便管理,不乱扔垃圾、乱倒污水,消灭苍蝇和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