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警惕高校招生诈骗十三种作案手法 2008 年高考即将来临,各种招生诈骗也开始活跃起来,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政策、录取程序和家长望子成龙、考生本人求学心切的心理,假称是高校招办工作人员或者有“路子”可以搞到自主招生名额,设“局”诈骗。现将十三种高校招生诈骗手法列举如下, 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注意防范。一是冒充高校招办人员行骗。不法分子自称某高校招生人员,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见了考生和家长后,进行吹嘘,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暗示考生及家长慷慨出手。二是混淆文凭教育形式蒙骗。不法分子有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考生。家长花钱后,的确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入学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三是谎称与学校领导或招生人员有“特殊”关系进行哄骗。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声称自己有办法让达到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达到专科分数线的录取到本科院校,或者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从而骗取考生及家长的钱财。四是谎称“内部指标”诱骗。不法分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有某某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要家长先付定金,然后就逃之夭夭。五是号称“自主招生”拐骗。不法分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学生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录取。六是以定向招生、委培之名诈骗。不法分子向考生家长许诺可以降分录取,骗取定向委培费。七是利用前些年少数独立学院违规招生行骗。前些年少数高校独立学院游离于招生体制之外, 未经批准超计划招生,受到了查处。但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说事,四处行骗,向家长收取高额好处费、信息费。八是以军校招地方生名义诈骗。不法分子编造有军校的地方指标,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 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九是租用高校校舍、校外学生公寓诈骗。不法分子有目的地租用高校校舍、校外学生公寓(社会公寓),打着高校的旗号进行招生诈骗。考生来校报到时,表面上和学校正规录取的学生一样, 等交完高额费用后,招生骗子便携款逃跑。十是打着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