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摘要:国际经济活动需要一种被普遍认可的国际货币,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加剧了这种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得到大大提升,激发了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前景的思考。本策。这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影响,同时也加大了中国通货膨胀和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迫使中国只能被动调整经济政策。
第四,推进货币国际化除了能形成超额经济收益,还能为货币发行国在国际上带来影响力。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参与到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的规则制定和决策中。对此,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人民币的国际化对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重塑国际货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来看,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在各方成熟的条件下推进货币国际化利大于弊。对比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路径来看,英镑与美元凭借着世界领先的经济基础,挟大国之势以国际协议确定其国际货币体系中心货币的地位,这样的模式在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均衡中显然是无法复制的。依赖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深化政策的日圆国际化路径也许更值得中国值得借鉴。但日圆国际化也是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停滞萧条的转折,最终导致金融泡沫和经济衰退的结果,日圆仔国际货币中的地位也相对下降了。这对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有重要的警示意义,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不应单凭政府意志,而是中国持续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演变的自然结果,应该正视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谨慎选择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
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通过决议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对于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在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认可。当前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正在阶段性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但长期来说还存在一些阻碍。
首先,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保证。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对外贸易体,中国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人民币也在区域经济交流中得到广泛应用。单从经济规模来看,人民币已经具备国际化的条件。但当前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以低附加价值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使中国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利于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根基。
其次,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是以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为基础的,缺少这一基础条件,人民币国际化便无从谈起。我国一直在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必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再次,人民币币值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一国货币在国际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各国是否对该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抱有信心。如果人民币币值长期波动,势必会减弱各国持有人民币的意愿。要实现人民币币值稳定,既要严格控制我,同时保持也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目前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是在资本管制的前提下实现的,如果资本账户实现自由兑换,人民币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仍能保持对内和对外价值的稳定,那么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条件才得以巩固。
然后,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依赖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