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古典诗词中的“梧桐〞点象
文献标识码:A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 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意 象得到广泛的使用,格外是在古代诗词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审
当肃杀的秋季来临时,水井边的梧桐落叶最早送来了消息, 所以文人在咏叹秋季时,“金井梧桐〞是不可缺少的复合意象. 陆龟蒙<井上桐>诗云:“美人伤别离, 转,,碧桐风袅袅.〞写一闺怨女在碧 绿的梧桐树下的水井边汲水,<长 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 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的少女,在凄 凉的深宫中,形孤影单,,
“金井〞这个意象是作为了“梧桐〞意象陪衬而出现的, 但带给读
、 忧伤 怅惘等格外心境相契台的, 所以文人们缘物托情,使金井梧桐也 有了生命的灵性一一会孤独、 孤寂、: 对秋的咏叹,秋夜怀人之情,失意文人的孤寂,孤独情怀.
(二) 秋风梧桐
纵观中国古代诗词,在对秋季景色的描写中,“风〞是一个 <天净沙 ?秋思>:“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此词不着一字言愁,却在飒 飒西风烘染的气氛里自有一缕无言的愁情让人低徊不已. 梧桐叶 在秋风的吹动下,纷纷飘落,只是一种客观的自然景象,但是一 旦诗人将它写入诗里,就不是完全的客观物象,而给人带来一种 孤寂萧瑟之感.
张抡<醉落魄?咏秋十首>:“, 惊堕井梧绿.〞李清照<忆秦娥>:“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 吹 ,又还秋色
,又还孤寂.〞朱淑真<菩萨蛮 ?
秋>:“秋声乍起梧叶落,蛰吟唧唧添萧索.〞柳永<玉蝴蝶>: “水风轻、?0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赵长卿〈〈卜算子 ?
秋深>:“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井.〞孟郊<秋怀>:“梧桐 枯峥峡,声响如哀弹.〞这些都通过“秋风梧桐〞这个复合意象 表达了悲秋的主题.
(三)梧桐雨声
借助“雨〞意象的凄冷的气氛, 以衬托出孤枕不眠的离愁客 愁,,人们对雨的听觉非常 敏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格外具有穿透力, 直人深夜未眠人的心 , 古代文人们往往借助于
<更漏子>:“梧桐 树,三更雨,、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词借三更时分梧桐冷雨的一叶叶、 一声声,衬托出闺中女子的一 怀离愁别怨,“梧桐雨声〞作为了 一个特写的意象,一再出现在以后的宋词创作中, 它由个体意象 成为了公共的意象,,张 辑<疏帘淡月>“,被风惊碎〞、周紫芝
<鹅鹄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刘过<贺新
郎>“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晏几道<清平乐>“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梧 桐雨声在古诗词中层出不穷, 它通常所表达的主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