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____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问题____》精神,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局围绕全国两会安保和敏感节点社会稳控局面等中心工作,以全面贯彻落实____精神为指导,以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为目标;扎实有效地3、强化透明降访公开意识。公开和透明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基层公安信访工作最普遍、最本质的要求,是保证执法公正的重要前提。在保证程序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兼顾信访效率,实现信访工作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公开信访程序,体现群众的知情权,加深对公安信访工作的理解,畅通表达诉求的渠道,有效降低信访率。
(二)改善基层公安信访环境。
1、建立集体访预防处置机制。加强对新形势下集体访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及时消除诱发信访问题的各种因素,从源头上防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信访问题的发生。坚持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做到问题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处置得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要明确责任、具体到人,不能把本应由自己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更不能将应由本单位本部门解决的问题推向社会。对合理诉求,尽量满足。对不合理不合法诉求,坚持原则,不乱表态、不乱开政策口子、坚决防止因工作方法简单处理不当而激化矛盾,做到扎实群众工作不失控。对个别制造事端、煽动闹事的违法人员,要积极搜集固定证据,坚决依法处置。
2、健全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以预警信息为龙头、基础信息为支撑、指挥调度为保障的应急体系,形成指挥统一、功能齐全的应急机制,制定统一调度方案,囊括各种可能性,明确一旦发生危急,相关警种部门能立即获取信息资源,准确界定警戒级别,进行先行处置,坚决制止,尽快平息。
3、落实协调联动整体推进机制。解决信访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一些疑难棘手信访案件,仅靠公安信访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穷尽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手段,妥善处置。加强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信访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协调联动。建立信息沟通研判制度,建立信息汇集分析研判机制,把握涉法涉诉公安信访工作的动向,在落实公安信访工作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降低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同时寻求最佳方案,提升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总结(二)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法院日益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渠道,法院受理的各类案件日益增多,诉讼主体呈多元化趋势,有的案情复杂,矛盾容易激化,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一部分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不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上诉或者申诉,越来越多地通过信访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有的甚至越级赴省、进京上访,有个别的甚至缠访不止。这些上访事件的存在,既为上访人增加了经济、精神负担,也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的工作秩序,既有损法院的形象,也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更损害了司法权威。
面对逐年上升的涉法涉诉案件局面,各级法院针对自身工作特点建立信访接待制度,设立信访接待处,初步扭转了信访案件人人自危的局面。____年是中国一个喜事之年,也注定了涉法涉诉案件的预防、处臵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为此,笔者结合自身所处的榆社县人民法院信访工作,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建议。
一、涉法涉诉案件的基本特点
1、涉法上访的数量不断上升。在各类上访案件中,涉及人民法院各类裁判的上访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增长幅度大增,达到各类上访案件的____%。
2、涉诉信访上访部门多。一些上访人为了迅速解决问题,采取多个部门上访,到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法院、纪检部门上访,还有的到妇联、劳动等有关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反映,牵扯各级领导的精力。
3、群体性涉法上访增多。一些案件由于涉及到不是个别人的利益而带有明显的群体性。如企业破产职工安臵问题,农村征地补偿费用分配问题。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较大的社会破坏性,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有的还采取过激行为,有组织、有步骤进行,甚至聘请律师,找各类新闻媒体报道,传入网络增加社会关注程序,把经济问题政治化。
4、执行问题居多。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因为被执行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难以执行完毕,一些申请执行人便走向信访。
5、上访人多为年老、文化低下等弱势群体。从上访人的个人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人文化程度偏低,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文盲、中文盲、对法律认识不够,思想较为偏激。如我院老上访户高某某一案,因其心胸不够开阔,加之年纪大,思想上的疙瘩一直解不开,故缠访多年。
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分析
1、社会治理方面的变化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法院在解决矛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过去有很多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的事,现在逐步由法律手段来调整。法院处理的纠纷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