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实验动物标准化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八十七页。
优选第一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第二页,共八十七页。
实验动物的概念
实验动物: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而应用于科研ne distemper virus)
巴氏杆菌(Pasteurella)
第十九页,共八十七页。
(3)干扰实验结果
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改变动物生物学参数,影响实验准确性、规律性、重复性。实验刺激下感染显性化,得病、死亡,实验终止。
裸鼠慢性感染一些微生物
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感染免疫抑制动物
第二十页,共八十七页。
按微生物学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在我国分为四级
一级动物 普通动物
二级动物 清洁动物
三级动物 SPF动物
四级动物 无菌动物
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七页。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
定义:微生物控制程度最低的动物,饲养在开放系统,不允许有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及体外寄生虫。
饲养条件:普通开放环境
来源:经微生物学检查不带有上述病原体的动物,或SPF动物降级。
应用:豚鼠、兔、犬、猴等大动物的实验研究。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七页。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简称CL动物)
定义:最低限度疾病动物,饲养在亚屏障系统,除不能带有一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能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对科研干扰大的病原。微生物控制级别介于SPF动物和普通动物之间的动物
饲养条件:屏障系统大规模生产
来源:SPF动物扩群
应用:各种科研、教学用大小鼠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七页。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
定义:指不携带特定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但带有未知的微生物群的动物。
饲养条件:屏障系统内
大规模生产/隔离器内
保种
最初来源:将无菌动物/
悉生动物转移到屏障系统
中饲养繁殖
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七页。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
定义:指用现有的实验手段检测,动物的体表体内不携带其它生命体(包括一切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实验动物。
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
来源:第一代通过无菌剖
腹产术,人工哺乳获得;
以后通过无菌动物雌雄交
配繁殖或无菌剖腹产术,
保姆鼠代奶扩群。
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七页。
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
2001版国家标准根据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级对实验动物等级进行了重新设定。
小鼠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大鼠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地鼠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豚鼠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家兔 普通级 清洁级 SPF级 无菌级
犬 普通级 SPF级
猴 普通级 SPF级
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七页。
2、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的影响
动物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取决于动物个体差异,而动物个体特征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故实验动物的遗传学质量对动物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不同基因型动物,生物学特性有明显差异,对实验刺激有不同反应。
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七页。
BALB/c对放射线比其他品系更为敏感。
C57BL/6肿瘤发生率低,A系高。
DMBA可致BALB/c产生白血病,对A系却产生皮肤溃疡
BALB/c和C3H小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
SHR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
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七页。
必须推广应用标准品系动物,防止各种品系动物发生遗传污染、基因型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保证动物的遗传质量
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七页。
按遗传学控制标准即基因的纯合程度,实验动物分为
近交系
封闭群
杂交一代动物
第三十页,共八十七页。
近交系 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代表动物:BALB/c、C57BL/6、DBA/2
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七页。
近交系动物的分类
普通近交系
重组近交系
同源近交系:
同源突变近交系
同源导入近交系
分离近交系
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七页。
近交系动物的特征
遗传基因位点的纯合性
近交系动物培育成后,%以上,导致动物群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