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一】
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那颗闪烁着豁达乐天之精神的火星绚丽夺目。
始终很喜爱苏东坡的诗词。读罢林语堂《苏东坡传》更是对苏一秒每一刻生活的苏东坡就这样豁达乐天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
无论自己是世间哪颗微粒,都不重要,生命终归是不朽的,美妙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这就是这位旷古奇才乐天派的奥妙所在。林语堂这样说他:他是个佛教徒,成认生命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间的形式,却不愿承受人生的苦难,重担。从佛教的否认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我读这本书是出于对苏东坡的宠爱,而林语堂写这本传记也是因为他喜爱苏东坡。一个近代作家去描绘一名几千年的文人,用林语堂自己的话说:并不困难。因为活着的人,他的将来会有很多未知性,而论一个已然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因为读过其诗词书简,多多少少都知道些。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喜爱的人。而这种喜爱是因为我们拥有一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或者正憧憬着拥有苏东坡这样的处世看法。
这本传记中,我们所感受的不仅是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也有他所传递给我们的生命的取向和定义。一蓑风雨任平生苏东坡生命的真实写照,谱写出豁达乐天之生命乐章。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二】
起初拿到这本薄薄300多页的《苏东坡传》,粗略的翻翻,并没有发觉他有多么多么的吸引人。认谨慎真地起先看起来,也被林语堂那些看起来略微费劲的文字加上并不能太多的情节弄得昏昏欲睡。于是这本书就始终束之高阁,直到教师说下周一律收齐。为了届时的作业,硬着头皮起先飞速的看了起来。
从一起先的一目十行到后来废寝忘食的细细去读,才发觉吸引我的是苏东坡的那种大者所拥有的才智,他那时间和空间都无法阻挡的人格魅力,加上林语堂那种平实的笔调,让这种魅力在字里行间浓烈的发散着。比起看书时候的万千思绪,真正到下笔却不知道怎样去描绘这样一个高大的人。
林语堂的序里是这样写的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挚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宏大的书法家,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爱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闲逛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这是苏轼用来自勉的诗句,有这样的诗句作铺垫,但在我们领教了苏轼的天才和博学后,还是免不了的惊异,随即就是无法言喻的崇拜。官场上的苏轼仍是一个智者,但却不是一个胜者。在那个党羽之争那个膨胀的年头,两党之争,受益的是真理,受害的是他本人。
他的性格中缺少的周旋和圆滑,多的是冲动和嫉恶如仇的正直,当然,为了这种正直,即使有皇帝的信任,也没有使他逃过一些牢狱之灾。对于这些所谓小人的挖空心思的陷害,在于他这样一个乐天派而言总是嗤之以鼻如蝇在食,吐之乃已,而然在他不知吃过多少苍蝇之后,照旧我行我素,这样的性格除了让他自己大呼我真是无可救药之外,也不免让人发觉他的得意。
苏轼是幸运的,有一个信任他的皇帝,明辨是非,到处协助他的皇太后。这种幸运或许也是他晚年悲凉不幸命运的导火线。苏轼的晚年是孤独的,夜凉吹笛干山月,路暗迷人白种花。棋罢不知人横世。即使这样,或许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懂得知足常乐,他是满意的。而喜爱他的却为他暗暗不平,为官清廉,为百姓谋福谋利,到晚年,出一身本领外,烙得一贫如洗。这是他的不幸?还是上天的一种公允。他或许一生所做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