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于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分析
摘 要: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工程,需要在文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控,特别是博物馆的文物陈列管理,应当以保护为主,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对文物陈列合理性和科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的应对策略
注重调节稳定的温度及湿度
为了加强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应当确保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标准。博物馆内温度和湿度应保持在稳定和适宜的状态,为文物陈列提供良好的环境。在现阶段,通常文物陈列馆的室内温度应维持在15~25摄氏度,湿度则需维持在40%~65%之间。若超出该标准,将不利于文物的保存和管理。在调节文物保存环境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匹配馆内的温度和湿度,若馆内温度出现变化,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陈列馆内的湿度进行调节,保障文物陈列环境的稳定性。若博物馆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购置专业的恒温恒湿设施,则可以在文物密封陈列柜内放置专门保持温度和湿度的化学调湿剂进行协调和调整[1]。
防止文物与空气直接接触
游客在进馆的过程中会引起博物馆外部和内部的空气对流,对文物的保护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博物馆的相关人员应在购置或设计文物陈列展示柜时,将密封性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只有保证展示柜的密封性,才能更好地避免文物与空气进行接触而造成腐蚀,预防外部因素对文物造成影响。
阻隔热源對文物造成损害
在陈列文物时,应当以文物安全作为重要指标,杜绝热源对馆内文物的伤害。而热源除了明火之外,还包含常见的照明、暖气等发热工具。当前,文物展馆内的光源大多使用光纤照明设备,其光照无法直接照射在文物上,而是利用光纤来制造光源,且在安放控制照明效果的触发设备时,应当与陈列展馆保持一定距离。同时,文物展示柜内的光源管理也应当依照严格要求来执行。特别是针对展示柜材质的设计上,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透光性,还应当有效阻隔紫外线的辐射。
提高展馆除尘工作
文物陈列展馆在向外开放的过程中,不仅会造成空气流通,还会带来许多灰尘、污垢,包含毛发、菌类、纤维等。当灰尘接触到青铜器类文物时,将加速文物氧化,从而使青铜器表层产生菌斑,不利于文物进行保护和陈列。因此,开展馆内的防尘除尘工作至关重要。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当定时定期对文物进行除尘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当在展览馆中放置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同时为了避免灰尘等对文物造成损害,还需要将文物安放在密封性较好的保存柜中,防止文物和外界进行接触[2]。
选用绿色环保的设计材料
对文物造成刺激损害的外界因素不仅有直接的热源、温度、空气氧化,还有展馆内和文物有直接接触的展示材料。若所使用的展示材料的质量、规格不符合标准,其中超标的甲醛等化学物质将会影响文物的完好性。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将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作为主要材料,对文物陈列馆中的建筑、设计及展示材料进行严格把关,根据相关要求进行筛选和检验,从根本上避免劣质材料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危害。
提升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为加强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应当注重培养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针对《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不断激发和强化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鼓励他们在进行文物陈列和保护时,以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