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出师表 教案
课时数:3
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从教学实际出发首先疏通文意,落实重点字、词。
2.本文情词恳切,字字句句动情,指导学生朗读,在理解作者情意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士。志,士心。
忘身:奋不顾身。
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
追:追念。
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2.学生讲述大意.
3.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
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精品文档请下载)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
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精品文档请下载)
(3) 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明确:
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上效命这个好条件.(精品文档请下载)
4.分析本段的层次。
六、布置作业。
1.熟读第1段,背诵重点词句的解释。
2.预习2-5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1段朗读及重点语句的解释,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讲读第2段。
1.指名一学生朗读这一节,教师纠正其中的错误。
2.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节,借助注释和资料翻译这节。
3.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
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
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
陟罚臧否:陟,提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 臧否,褒贬,评论人物的好坏。
异同:偏义词,意偏“异"。
昭:表明,显示。
4.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三、师生互动,讲读第3—5段。
1.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
2.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
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
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
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
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
所:处所。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
倾颓:衰败,垮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精品文档请下载)
3.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
四、课堂探讨: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
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精品文档请下载)
五、布置作业.
1.熟读2—5段,背诵第5节及其中重点词句的解释。
2.预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背诵第5段,并提问文中重点词句的解释。
二、自读第6段,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投影片)
1.选择题。
(1)“卑鄙”的意思是( )
A.(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见识浅陋。
C.地位低下。
D.低微而鄙俗。
(2)“尔来”的意思是( )
A.从那时以来 B。你来 D。从来
(3)下列句中“顾"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C.将军宜往驾顾之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中“以"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一儿以日初时远,而日中时近也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