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灰雀》教学设计
临汾市尧都区解放路第二小学 杜红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漫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培养学生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才能。
3.正确、?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构造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生字词语。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分角色朗读,,懂得知错就改是老实的表现。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改的好品质,做个老实的好孩子.
3.搜集列宁故事,继续理解伟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小男孩的语言、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小男孩老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老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没有明确写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回来,它还活着”,只有在学习了课文后联络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理解男孩老实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激趣:瞧,这就是那三只惹人喜欢的灰雀。听,他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了。列宁可是每天漫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3.谁来和这三只得意的灰雀打个招呼?
(二)细读感悟
1.体会心情。
可有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你说列宁这时的心情会怎样呢?
(1)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至七自然段,用横线画一画列宁说的话,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三、五、七、九自然段中列宁的话,课件出示这几段。
(3)细细体会每一句话包含着列宁怎样的心情。
(4)朗读感悟.
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想读给大家听。
2.感悟不同的爱.
(1)列宁的着急、担忧、可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爱)
(2)可是,列宁喜欢的灰雀终究去哪儿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孩子为什么要捉灰雀呢?
(3)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赞成谁的呢?
(4)小结:是的,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却占为己有,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3.接读对话,深化体会。
(1)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小男孩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边读边体会。
出示课文三至十自然段:
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可怜的小生命终究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爱鸟的情绪触动了孩子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