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词语,领会“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本质。(重点)
2、通过多读把握设喻方法,和多种修辞的运用。(难点)
3、关注自身的心灵安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重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
12段:告诉人们适宜自己的事业需要自己寻找。
13段:告诉人们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三层(14-17)描写“安放我们自身”的第三间精神小屋。
14段:点明第三间精神小屋安放我们的自身。
15段:反问过渡引下文。
16段:告诫我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17段:运用排比反面阐述失去考虑将面临的后果。
第三部分(18-19)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8段:写修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原因:建立精神的栖息地,使人生安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美、永久。
19段:提出把精神小屋修建成“精神大厦”。
四、文本细读
(一)第1-6自然段
①文中有哪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绘?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和古话时会自惭形秽、不知所措?
明确:文中“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撑船”两句话对人的 心灵进展了描绘.“自惭形秽”是 因为“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同样的“不知所措”是 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②第1自然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什么?
明确:“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大地“海洋"和“天空”.
③本部分哪几段话说明由人需要物质空间自然转换到人需要精神空间?作用是什么?
明确:有“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敏动,也需要空间"这几句话自然转换显得不露痕迹.
④在怎样的 情况下,我们才能“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明确:“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⑤在本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进展阐述?
明确:主要是打比方,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
(二)阅读第7-8自然段
①第一间小屋中盛着我们的爱和恨之时,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什么?
明确: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仍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久在前”,“假设爱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气。假设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②本部分的文字形象、生动,飞扬,鲜明,新奇,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明确:本部分作者所运用的方法还是比喻,还有拟人等。此种修辞方法的 运用,使得作者笔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开,奇英缤纷,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动又悦耳,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
”,就温馨而活泼,新颖极了,非常有感染力和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