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对已经出
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业主、设计和监理但认可
后方可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下面对混凝土外观缺陷进行逐一描述、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修补
措施。
(一)、露筋
露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架立筋、分布筋、箍筋等没有被混凝
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在混凝土梁和柱的结构上,任何一根主筋的单处露筋长度
不大于 10cm,累计不大于 20cm 的,可以进行修复,但梁端主筋锚固区不允许有
露筋。在混凝土墙和板的结构上,任何一处露筋长度不大于 20cm,累计不大于
40cm 的,同样可以进行修复。露筋缺陷超过上述范围时,应做结构检测和结构
鉴定。
1、原因分析
下述原因分析,不仅仅是某一个原因的单独作用,往往是两种或多种原因共
同作用的结果。
(1) 钢筋骨架放偏,没有钢筋垫块或垫块数量放置不够,位置不正确,致
使钢筋紧贴模板而外露。
(2) 粗骨料粒径大于钢筋间距,或者杂物在钢筋骨架中被搁住,同时又混
凝土漏振,形成严重蜂窝和孔洞而使钢筋外露。
(3) 混凝土泵管、振动棒等机械的反复冲击、工人踩踏或振动器碰触钢筋,
引起钢筋变形位移而外露。
2、预防措施
(1)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标准规范进行钢筋安装,确保钢筋安装位置准
确。加强现场检查,发现钢筋绑扎松动时立即加固、偏位时立即调整。
(2) 使用塑胶垫块,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
(3) 清除混凝土中的杂物和控制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作业,防止露振,
避免出现严重蜂窝和孔洞。
3、修补措施拆模后发现部位较浅的露筋缺陷,须尽快进行修补。先用钢丝刷洗刷基层,
充分湿润后用 1:2~1: 水泥砂浆抹灰,抹灰厚度在 ~ 之间,并注意
结构表面的平整度。如果是严重峰窝、孔洞等原因形成的露筋,按其修补措施进
行。
(二)、峰窝(含麻面)
混凝土拆模之后,表面局部漏浆、粗糙、存在许多小凹坑的现象,称之为麻
面;若麻面现象严重,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大小石子分层堆积,石子之间
出现状如蜜峰窝的窟窿,称之为蜂窝缺陷。
从工程实践中总结出麻面蜂窝与混凝土强度的下降级别如下:
A 级,混凝土表面有轻微麻面,浇注层间存在少量间断空隙,敲击时粗骨料
不下落,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 80%;
B 级,混凝土表面有粗骨料,凸凹不平,粗骨料之间存在空隙,但内部没有
大的空隙,粗骨料之间相互结合较牢,敲击时没有连续下落的现象,此时相当于
强度比率为 60%~80%;
C 级,混凝土内部有很多空隙,粗骨料多外露,粗骨料周围及粗骨之间灰浆
黏结很少,敲击时卵石连续下落,存在空洞,有少量钢筋直接与大气接触,此时
相当于强度比率在 30%以下。
1、原因分析
(1) 模板安装不密实,局部漏浆严重。或模板表现不光滑、漏刷隔离剂、
未浇水湿润而引起模板吸水、黏结砂浆等。
(2) 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设计不当,水泥、水、砂、石子等计量不准,造
成砂浆少,石子多。
(3) 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差,严重离析,砂浆石子分离,或新拌混凝土流动
度太小,粗骨料太大,配筋间距过密,加之又漏振、振捣不实、振捣时间不够等。
(4) 混凝土下料不当(未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
溜槽而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5) 输送到施工层面的砼料偏干时,工人直接向砼料随意大量冲水,将砂
石洗得干干净净,水泥浆大量流走。
2、预防措施
(1) 加强模板验收,防止漏浆,重复使用模板须仔细清理干净,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得漏刷。浇砼时安排专人浇水湿润模板。
(2)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精确计量,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
和易性。禁止在施工现场任意加水。
(3)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坍落度和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振捣时间(15~
30s)以混凝土不再明显沉落表面出现浮浆为限。
(4) 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