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作者:光末然
• 有关黄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 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
• 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
• 朗 读 课 文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歌 词)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 朗读词和歌词之间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
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
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
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
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
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
读完本诗,我感觉……
• 问 题 探 究
1.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 全诗分为那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
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 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是什么修
辞?有什么作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
河的英雄气概的?
4. 本诗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
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
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 全诗分为那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
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①第一部分是朗诵词,第二部分是歌词。
②第一节(朗诵词):这是诗的序曲,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这样做可以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呼 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秋苗已经长得过长了,再不插就不行了。然而稻田里却是干干的。整得平平的田面,晒得结了一层薄壳,裂成一道一道细缝。多少人仰起头来看天,一天看多少次。然而天蓝得要命。天的颜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蓝了。雨呀,你怎么还不下呀!雨呀!
【解析】
作者首先描写田里秧苗的苗期已经过了,但田里却没有一滴水。天蓝蓝的,也没有一点下雨的迹象,这可怎么办呢?作者心里非常着急,感情变得非常激动,于是抛开陈述的对象,直接向雨呼唤:“雨呀,你怎么还不下呀!雨呀!”雨是不会说话的,怎么可能回答呢?这种由于感情激动,直接对所要叙述的对象发出呼唤(哪怕对象是非人的),就是呼告修辞格。
4. 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是什么
修辞?有什么作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
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
①诗中先后三次出现“啊!黄河!”这样的语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②把诗歌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啊!黄河!”领起,③分别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激励着中华民族。
1. 从黄河的历史贡献方面赞颂了黄河养育
了中华民族
2. 从黄河的地理特征方面赞颂黄河保卫了
中华民族
3.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方面赞颂黄河激励了
中华民族
• 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在“颂
”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
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应该是哪个字?
统领到哪?
• 这些句子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认为
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