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黄芪乌梅汤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芪乌梅汤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doc

上传人:李十儿 2022/5/10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芪乌梅汤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芪乌梅汤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应用黄芪乌梅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到该院进行治疗的气阴两虚型e the patients' various symptoms and signs, and is conducive to blood glucose control, with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and higher drug safety.
[Key words] Huangqi Wumei Decoction; Qi and Yin Deficiency Type; Type 2 Diabetes; Blood glucose; TCM Syndrome; Safety
糖尿病是一種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出现紊乱而造成一种进行性的慢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特别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高血糖,随着病情的进展,该病可诱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在目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口服降糖药和使用人工胰岛素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因此,往往需要使用胰岛素联合辅助降糖药物来进行综合治疗。但是降糖药物一般具有肝肾毒性,如果长期使用,有加重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无肝肾毒性的替代药物来辅助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具有较长的历史,并且中草药取材天然,一般无肝肾毒性,因此从中医中寻找一种降糖方剂成为可能[2]。在古今医术的记载中,黄芪和乌梅是治疗糖尿病(消渴症)的两种草药,具有降低血糖,改善口渴、易饥等症状的作用。为研究黄芪乌梅汤在气血两虚型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了2018年5月—2019年10月的122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以该院进行治疗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3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岁;病程5~12年,平均(±)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15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岁;病程5~11年,平均(±)年。比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中发的性别、年龄等对应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即具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典型糖尿病症状, mmol/L,或者空腹血糖(FPG) mmol/L,或者葡萄糖负荷后2 mmol/L。
中医诊断标准[4]: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型,主症: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饮、五心烦热、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尿赤、便秘;舌脉:舌红少津液,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具备上述2项主症+次症中2项或以上+舌脉即可确诊。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8~80岁;对研究内容、目的等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I型糖尿病和其他证型2型糖尿病者;合并慢性并发症者;入组前近1个月使用过可影响研究结果药物治疗者;入组前3个月内出现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近期有严重感染或手术史者;对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或过敏体质者;基础资料信息不全者。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式治疗,包括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服用药物为达美康,3次/d,40~80 mg/次,持续治疗1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乌梅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黄芪和乌梅的用量,若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7%时,一般选择黄芪50 g,乌梅15 g;如果HbA1c在7%~8%之间时,要加大黄芪和乌梅的用量,选取黄芪100 g,乌梅25 g;如果患者的HbA1c≥8%,需要使用黄芪200 g,乌梅50 g。具体煎服方法:用水煎药,分3次服用,连续治疗12周。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