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

格式:ppt   大小:1,239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

上传人:我是药仙 2022/5/11 文件大小:1.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满足环境的要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夏季通风、冬季抗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将道,与城市快速路网连接。
对于小城镇,通过立体交叉引出联络交通干道,与主干道连接。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可以直接与城市外围干道相连,要避免直通城市中心。
把公路与城市交通分离开来,有两种方式——立交、公路绕城改道。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15
17
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1 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
道 路 类 型
快 速 路
主 干 路
次 干 路
支 路
设计车速
(km/h)
≥80
40~60
40
≤30
交叉口间距 (m)
1500~2500
700~1200
350*~500
150*~250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16
18
城市干道网密度=干道(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 —3km/km2,—
建议 大城市为4—6km/km2,中小城市为5—6km/km2
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 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为5—6km/km2
建议 7—8km/km2
道路红线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割带,实际宽度根据周边用地功能、交叉口而发生变化。
快速路60—100、主干路40—70、次干路30—50、支路20—30米(建议值)
2 城市道路网密度及道路红线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17
19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18
20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19
21
3 道路横断面类型(p294)
一块板道路——适合机非交通量一方较大、另一方较小;或两方都不大的状况。能适应“钟摆式”交通流。
两块板道路——车速大于50km/h时(高速公路、快速路);景观绿化要求;有高差的分割带;机非分离;交通干道布置有产生大量交通量的一侧,设置辅助道路 。
三块板道路——机非分道行驶、景观效果;对向机动车互相影响;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车速、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道。
四块板道路——解决对向机动车互相影响;交叉口问题多;占地、投资大;一般不宜采用。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20
22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21
23
交通性主干路横断面示意图
城市交通性主干路的横断面应该是机动车(准)快车道与机非混行的慢车道的组合形式,而不是常采用的机、非分行的四块板横断面形式。
快车道与慢车道的交通在交叉口实现转换。为避免对快车道的干扰,车行道分隔带应该通长布置。
慢车道
快车道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21
24
城市停车场库
1 停车场分类
配建停车场
公共停车场
2 停车场库规模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22
25
公共停车场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进行计算;机动车占80%-90%,自行车占10%-20%。
停车场服务半径:
市中心 « 200m;
一般地区 « 300m;
不得« 200m;
宜为50-100m
机动车
非机动车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23
26
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由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和准公共交通(小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合乘小客车)组成。
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各有利弊。
步行适宜的出行范围为400~1000m左右,
自行车适宜的出行范围为4~8km左右,
公共交通适宜的出行范围在20 km以内,
小汽车适宜的出行范围约为10~40 km。
迅速——缩短行车间隔、建立公交专用道
准点——是判断公共交通运营好坏的主要标志
方便——合理布线,提高覆盖率
舒适——改善候车和换乘条件
考核公共
交通服务质量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24
27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交车辆配备达到大城市每800—1000人、中小城市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公交线路密度达到市中心区3~4公里/平方公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