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什么 是 创新.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什么 是 创新.doc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2/1/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什么 是 创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什么是创新
杨振宁发布时间: 2008-09-04 02:45 来源:光明日报
演讲人:杨振宁演讲地点:上海浦江创新论坛演讲时间:2008年5月18日
▲杨振宁
■主持人开场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滚滚而来的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浪潮,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创新思维对民族的兴旺、知识经济的挑战以及新世纪的思想解放,都有着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感谢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赐稿本报,就创新谈了自己的看法。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和教授,1966年起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任爱因斯坦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99年荣誉退休。同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他与李政道教授一起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最近三十年中国的GDP图,从1980年到今天成长了30多倍,就是翻了五番。所以能够翻五番,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邓小平的那个创新。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整个世界的未来,其影响是没法以道里计的。
●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华文化传统里面的重要观念,以立德为先。而西方只讲立功、立言,不讲立德。这是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一个重要的原始性的深层不同。
●中国的文化里面有一些主体观念,是西方没有的,西方不了解的。关于政治哲学、外交哲学方面,中国文化从古来就有一些观念,比如“德”跟“和谐”。这些观念在中国的传统里头是很古而且很重要的,而在西方是没有的。
●要想争夺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很困难的工作,是一个需要有创新精神的工作。要做这个工作单靠政府的正式发言是不够的。要在国际上把事实讲清楚,需要有多种创新精神,我认为这是对目前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重大的挑战。
科技研究发展中的创新
徐冠华主席,万钢部长,各位贵宾,我今天的题目是“什么是创新”。我先举几个科学技术研发中的创新例子。第一个是双螺旋。
▲图一 1953年摄于英国剑桥
图一是Crick和Watson于1953年在英国剑桥照的。他们在那一年写了一篇文章,震惊了世界,大家今天公认他们的文章是二十世纪生物领域里头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发现了DNA的结构是双螺旋。为了了解DNA是怎么样的结构,他们当时做了一个模型(图二)。
▲图二模型
这个模型如果你用图三来看的话,是两个右旋的螺旋,可以想象是一个很高的梯子,中间有一级一级,扭起来成一双螺旋。请注意这个梯子上面的每一级T-A,A-T,或C-G,G-C,都是化学结构。T必与A连结,C必与G连结。而T,A,C,G的排列顺序就决定这个DNA的基因信息。任何一个生物,它的遗传信息就在他体内双螺旋的结构里面。非常重要的是他们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展示了生命的一个基本奥秘。他们说“我们提出的双螺旋对应结构,可能是细胞一分为二的复制基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双螺旋如果从中间切开,变成两个单螺旋的话,每一个单螺旋都有全部的DNA的信息。所以可以各自补一个单螺旋造成两个相同的双螺旋。这个奥秘他们当时就认识到了,确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它引导出来今天的生物研究与生物工程。
▲图三结构详图

▲图四三类科技创新
今天全世界的生物研究经费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别的各类科研经费加起来的总和。这就代表他们二人的创新对于全人类整个发展的重要。这个发展中先有基础研究,然后有发展研究,最后有生产研究(图四),这一系列的连锁起来的发展,中间当然有无数多大大小小的创新,这些创新的性质不一样,可是每一个都是对人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工作。
▲图五 Faraday
▲图六电磁感应试验
第二个例子是发电机。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图五是英国人Faraday,十九世纪的大实验物理学家。图六是1831年他的一篇文章上的一个图,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实验。他用一个线圈,当中放一个磁铁。他发现假如磁铁不动,线圈中电流是零,可是他把磁铁动一动,不管向外拉、或向里拉,线圈中立刻就有电流了。这就是电磁感应。这个创新是影响全人类生产力的大贡献!
▲图七 Faraday Disk
▲图八小发电机
通过他的发现过了几年就产生了这样一个仪器,叫Faraday Disk(图七),今天在很多学校实验室里都有。再发展下去就成了这样一个比较大的机器(图八),这个机器可以产生两千瓦。前两天在电视上看到,这次四川大地震,有很多救灾的物资,其中有一排排箱子,这么大的,就是这种发电机的近代的样板。然后就变成了近代的大发电机。比如三峡今天就有32个大发电机,每一个可以发电70万千瓦,一共可发电2200万千瓦。发电机的历史是极好的例子,从基础创新,到发展创新,到最后生产所需要的创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