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论文(共 3401 字) 1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目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仍然遵从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在进行实验教学和管理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现有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解实验步骤, 学生再一步一步做, 与其说做实验不如说体会实验过程, 学生在其中很少能够得到思考, 只是机械地完成课程任务, 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也不会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更不会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学以致用; 二是课堂实验开展的仅仅只是一部分有代表性、易操作、经济、常用的简单实验, 对于那些需要昂贵仪器、比较耗时的实验大多并不开展; 三是实验课的资源( 如实验动物、仪器设备等) 紧张,经常多人共做一次实验,而开展的实验大都较为简单, 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某些复杂实验因为资源紧张只做教学示教, 没有锻炼机会,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及对实验的理解; 四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高端精密仪器设备也逐步应用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当中, 但是生均实验设备拥有量低, 而且该类仪器由专人操作, 采用示范教学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培养; 五是部分基础医学实验标本和耗材难于购置( 如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课程需用的大量尸体, 部分稀缺微生物寄生虫大体标本, 蟾蜍、狗等特殊实验动物等), 导致资源的极度紧张; 六是某些实验存在危险性, 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免疫学实验所必须使用的一些试剂有剧毒或神经毒性,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必须用到许多致病菌( 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分歧杆菌等), 一旦学生操作不慎或失误都会对学生的健康造成威胁。 2 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标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针对本校的管理需求, 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技术, 整合国内外成熟的虚拟实验研究成果, 与机能学实验、形态学实验、人体解剖学实验、断层解剖学实验、局部解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病原生物学实验相结合, 研究开发和部署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 提供数字化网上实验教学环境,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应用。在现有的校园网和省级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基础上, 以各个学科的特点建设不同的虚拟仿真实验模块,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天候开放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搭建“真实与虚拟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 创建了“理论授课-虚拟实验-实验室教学”融合的医学基础类学科实验教学体系, 为医学教育科研服务。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包含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人体解剖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分子生物与免疫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4 个虚拟模块。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虚实统一、网络学习与课堂模拟相结合, 使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于基础医学实验当中, 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提高学生实体操作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真正实现绿色、安全、经济的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将为学校大大节约实验动物、实验用尸体标本、显微镜、切片购置和维护成本,解决珍稀标本如胚胎等和尸体标本的来源。同时使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教学内容优化重组, 增加观念创新、实验技术创新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