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0
文档名称:

医学免疫学笔记改的.doc

格式:doc   大小:3,604KB   页数:1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医学免疫学笔记改的.doc

上传人:才艺人生 2022/5/12 文件大小:3.5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学免疫学笔记改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医学免疫学笔记改的
医学免疫学笔记
第一章 、第二章
重点与难点提示:
本章重点掌握免疫的含义、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功能。
二、基本概念及要点:
掌握以下基本概念:
1.(SIgA):成为黏膜局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机制。2、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局部抗感染、粘膜免疫: 疫苗的给药途径)
(3)免疫分子根据其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膜分子及分泌性分子
分泌性分子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于胞外体液中的免疫应答效应分子,包括抗体分子、补体分子和细胞因子等。
膜分子(存在细胞膜表面的抗原或受体分子)是免疫细胞间或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细胞间信息传递、相互协调与制约的活性介质,包括TCR、BCR、MHC分子、CD分子及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等。各类免疫分子将在其后各相应章节阐述。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的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循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间的反复循环称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淋巴结):淋巴细胞随血流→淋巴结深皮质区→穿过 HEV→进入淋巴组织内→移向髓窦→经输出淋巴管→胸导管→血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脾):脾动脉→白髓区→脾索→脾窦→脾静脉→血循→脾动脉。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淋巴组织可从循环池补充新淋巴细胞



第三章 抗原(Antigen, Ag)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力的物质。
●两个重要特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 :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也称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即通常所称的抗原。
●半抗原(hapten)/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与半抗原结合后使之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tolero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变应原(allerg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异物性:异物即非“己”的物质。一般来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就越强。
①异物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
②也存在于同种异体之间,如同种异体移植物是异物,也有免疫原性;
③自身成份也可被机体视为异物。(如发生改变;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

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
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对该抗原应答的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①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②它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
●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区别:
 
T、B细胞通常识别抗原分子中的不同抗原决定簇,分别称为该抗原的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两者的区别有(表6—2—1)。
表6—2—1  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区别
 
T细胞抗原决定簇
B细胞抗原决定簇
受体
TCR
BCR
MHC
必需
无需
性质
主要为变性
多为天然的多肽、
多糖、LPS等
大小
8~12个氨基酸(CD8+T)
12一l7个氨基酸(CD4+T)
5—7个氨基酸、
5—7个单糖或5—7
个核苷酸
类型
线性
构象或线性
位置
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抗原表位的类型
根据抗原表位的结构特点
①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线性表位(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