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病案分析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529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病案分析课件.pptx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5/13 文件大小:5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病案分析课件.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病案分析课件
病案
王某,男,,发热,至今已有十余日,经西药及输液治疗,,输液用药后热稍减,旋即晚间高热又起,恶风汗出,动则更甚,食少乏力,阴,以资汗源,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固卫表。
病因病机分析
此案为虚劳所致,不仅有津伤,亦有阳损。
《素问•至真要大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
《脾胃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此处有内热伤中,之表现,加气火关系失调,气机升降失常,导致食少乏力。“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气散则津不顾,可见汗多。
《内外伤辨惑论》“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则耗伤元气。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负则一胜。”此说明,阴火为内火引起的火热邪气,为元气之贼,在此案解释了心中虚烦不眠之证。
病因病机分析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说“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则耗伤元气。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负则一胜。”此说明,阴火为内火引起的火热邪气,为元气之贼,在此案解释了心中虚烦不眠之证。
治法与方剂
治则:调和营卫,甘温除热
治法与方剂
方药:桂枝加牡蛎、龙骨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20g 黄芪20g 白术15g 甘草10g 当归15g 陈皮15g 升麻10g 柴胡10g 桂枝15g 芍药15g 生姜15g 大枣10g 龙骨10g 牡蛎10g
方解——桂枝汤加龙骨牡蛎
芍药、甘草: 酸甘化阴,以滋汗源。
桂枝、甘草: 辛甘化阳,以固卫表。
龙骨、牡蛎:敛汗。
方解——补中益气汤
柯韵伯在《名医方论》中说:至著劳使形气衰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颇同外感,惟东垣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创补中益气之法,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其气为不足,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大忌苦寒之药,选用甘温之品,升阳气以行春生之令。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灸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以生气,此之为除烦热之全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其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上腾,复其本位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 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是方也,用以补睥。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肺者劳其气,损其心者调营卫也,亦可以肝木郁则达之地。惟不宜于肾朋虚于下者不宣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宣升也。凡东垣治脾胃方俱是益气,去当归、白术加苍术,木香便是凋中,加麦冬、五睐辈便是清暑。此正是医不执方,亦是医必有方。
补中益气汤治内虚外盛
《景岳全书•火证》指出:“形而火盛者,可泻以苦寒之物;形而火衰者,可以甘温之物。”张氏对补中益气汤极为推崇,盛赞其乃东垣独得之心法。认为东垣拟补中益气汤不仅治劳倦内伤发热之证,对气虚外感也颇适宜。除景岳之外,还有一些医家指出补中益气汤可治虚人感冒,如李汪昂说:“亦治阳虚外感因。”李士才指出:“治虚人感冒,不任发散者,以此方可以代之。”赵养葵亦云:“外感多内伤少者,瘟补中可加发散,以补中益气汤一方为主加味味出入。”
李东垣《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唯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泄其火则愈矣。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云“甘温能除大热”。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立补中益气汤。
门诊病历
主诉:发热10天+,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王某,婚后10日感恶寒,发热,至今10余日。经西药及输液治疗,症状曾有所好转。近1周来发热加重,输液用药后热稍减,旋即晚间高热又起,恶风汗出,动则更甚,食少乏力。入院症见:T39℃,头面汗蒸,浸湿衣领,裹衣怕风,心中虚烦,不愿多言,舌淡红、苔白,脉浮虚。
分析:患者结婚前后,由于劳累,可能导致伤精耗气。感受外邪,病程迁延不愈,正气受损。一周前,因复感外邪,邪正相搏而发热加重。正虚邪念,阴火内生,即晚间高热又起。气虚,表卫不固,则见头面汗蒸,浸湿衣领,动则更甚,裹衣怕风;气虚中焦运化失职,则见食少乏力;邪气久滞,郁而化火,正气失和,阴火内生,则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