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2.品味经典的诗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
1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2.品味经典的诗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诗歌中汲取古人的精神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经典的诗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四首古诗,体会了陈子昂、杜甫和王安石、,通过学习《己亥杂诗(其五)》体会龚自珍的情感。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璱人。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到排斥,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其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自珍全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己亥杂诗(其五)》写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此年龚自珍出京都礼部,辞官南归。时值暮春时节,夹花生树,日暮风气,残红纷飞。看此风光,诗人油然而生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挥动马鞭,吟出了这首诗。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己亥(hài) 吟(yín)
(2)词类活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形容词作名词,花)
三、朗读指导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吟鞭:,指吟诗。
落红:落花。
2.全诗翻译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了,,化作春泥愿培育更多新花。
五、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浩荡离愁白日斜”,说说诗人为何而“愁"。
答案例如:诗人分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而忧愁。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案例如:以落花为喻,说明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壮怀,是传世名句。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屡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虽无“愁"字,却也能表现诗人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