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山登绝顶我为峰.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登绝顶我为峰.doc

上传人:彩霞 2022/5/1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登绝顶我为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登绝顶我为峰
关 纯 我之所以成为王石的“粉丝”,绝不是他有“万科集团董事长”的光环,而完全是因为他是一个“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登山家,又写下许多富有哲理的“美文”。
2003年5月22日14点25分,王石成功地攀山登绝顶我为峰
关 纯 我之所以成为王石的“粉丝”,绝不是他有“万科集团董事长”的光环,而完全是因为他是一个“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登山家,又写下许多富有哲理的“美文”。
2003年5月22日14点25分,王石成功地攀上世界第一高峰――,是年52岁;王石用行动来纪念人类登珠峰50周年,寓有别样的意义。之后,2005年12月28日,王石完成了“7+2”探险计划,即成功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到达南极点和北极点。
我在囊中羞涩时也有买盗版书的嗜好,只要不影响浏览书的大意就行;错几个字算什么,按某教授的说法就是不必“咬文嚼字”,更何况央视字幕的错字率也在不断创新高。去年《农机质量与监督》梅成建主编,送我一本精美绝伦的《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画册,让我大开眼界,正是在这本画册里,我认识了登山家的王石。
画面之一:从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看南迦巴瓦主峰,人们称之为“云中的天堂”。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榜首。画外音:“她的与众不同在于总是藏在云中难以看见,只有心诚的人才能一睹风采。”――写评语的人就是王石,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画面之二:人们爱把梅里雪山缅茨姆峰喻为“雪神的仪仗队”。画外音:“常年云雾缭绕,我专程还是路过(不下10次),难睹其尊容。一次例外,云雾似幕布拉开,只是持续没有5秒钟又合上了。这座披着面纱山峰的气候无常、雪崩冰裂恰是诱惑我们亲近的原因?”――写评语的人又是王石,这位男子汉倒也是性情中人。
画面之三:峨眉山从盆地升向天庭,远望山顶上隐约可见几幢红墙碧瓦的庙宇。画外音:“儒、释、道三教并存共处,相依相存。”――王石突然带上了学院派的学究气。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石对山与水都情有独钟。他是“选美中国?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的评委之一。言为心声,他认为――“‘选美中国’特别展示了涤荡心魂的中华之美。我们应该恭敬她,爱惜她,与她融为一体,不要让人类文明的骄傲使其毁于一旦。”
朋友知道我是暗慕王石的“粉丝”,最近仁兄稿酬颇丰,特意买了一部王石新著《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送我,又郑重声明不是盗版。我****惯地翻开版权页,是今年元月出版、7月第8次印刷的版本。正是这“第8次印刷”几个字勾住了我的眼球,尽管现在的出版商都故弄玄虚地隐去发行量,可我还是可以肯定这是部畅销书。装帧精美,封面上王石的特写照片,笑意盎然,更像一位学者,看不出来商家的狡黠。说实在的,我对中国的房地产业不太感兴趣,一是不懂,也看不懂,更不愿意装懂;二是近来看了几个房地产大腕的口吐狂言,忸怩作态,张扬与阴柔,不过是“一枚金币的两面”,产生了一种妒忌的厌恶感。眼不见,心不烦,惹不起躲着走就是了。人有爱屋及乌的情结,我因喜欢登山家的王石,自欺欺人地从未把他列进房地产大噩的行列,于是“夜不能寐”地把书看完了。不过,我对书中王石的发家成长经历,都是快速浏览法,“一笑而过”;而对登山家的王石每个登山细节――细节决定一切――都圈圈点点,划满了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