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docx

上传人:泰山小桥流水 2022/5/13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分泌性中耳炎(2011-07-1819:54:15)
:漏出性中耳炎(非化性中医炎、鼓室液)(敬、李凡成体)宣告时间:2010-01-09宣布良,药用:柴胡、香附、川芎、泽泻、白术各10g,石菖蒲6g。通气散具行气通窍开闭之力,石菖蒲味辛性温,除湿浊而通九窍,此正合
于《严氏济生方》论治饮证"不若顺气为先,分导次之,气顺则津液流转"之说。通气、顺气旨在使咽鼓管绽开,积饮自得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下泄。泽泻汤中白术健脾燥湿,泽泻蠲除水饮。二方适用,
宣壅化湿,饮邪消退,耳窍自得健旺。如饮邪久积化热,耳
痛头痛,可加黄芩、龙胆草;伴鼻塞流涕,加苍耳子、辛夷
花;中耳分泌物稠浊,此乃饮凝为痰,可合二陈汤;数剂之
内药不应病,则可合五苓散,增强利水之力。五苓散中有桂枝以助气化,取"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之意,使水湿散于无
形。
4、气虚窍闭证
耳为清阳游行交会之所。肺性情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邪干清窍,发为本病者,证见耳内胀闷闭塞感,或有自声加
强、耳鸣、听力减低显著;面色不华,轻易感冒,疲倦乏力,舌质偏淡,脉缓弱。或伴鼻黏膜色淡,或鼻塞有涕等邪滞鼻
窍症;或兼鼓膜增厚、污浊等气滞血瘀证;或兼腰膝酸软、肢凉,小便清长,夜尿多,脉沉弱等肾虚之证。
治以益气升清为主,用益气机灵汤合通气散加减。常用药物,黄芪、党参、葛根各15g,柴胡、川芎、香附、蔓荆子、白芍药各10g,黄柏、石菖蒲、炙甘草各6g。
加减:病程长,兼气滞血瘀者,酌加丹参、红花、泽兰之类;兼邪滞鼻窍者,酌加藿香、白芷、辛夷、桔梗之类;兼肾虚
者,酌加菟丝子、补骨脂、***羊藿、巴戟天之类。本证有时也用补中益气汤合通气散仿上述加减。
5、痰瘀互结证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因邪毒久留,窍络不通,痰瘀互结,闭阻耳窍所致。证见病程较久,耳内闭塞感,听力减低显著,鼓膜穿刺有稠黏分泌物,或切开鼓膜后其分泌物呈胶黏状,鼓膜增厚、污浊,甚则黏连、萎缩;舌质或有瘀点。全身症候不鲜明,但可兼有气虚或肾虚的各别症状。
治宜除痰化瘀,行气通窍。可用二陈汤加减,或投自拟"通耳窍方"。通耳窍方由通气散合二陈汤加减而成。兼气虚者加参、术、芪、葛根之类;兼肾虚者酌加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之类。
琢磨说明,活血化瘀的某些药物如丹参,拥有激活纤溶、控制成细微胞成长和增生的作用,治疗破旧性增生性瘢痕顶事,这对于清除鼓膜增厚的病理、除去咽鼓管或鼓室的黏连或许顶事。我们穿过活血化瘀治疗,确实观摩到鼓膜增厚或鼓室黏连的患者,体征复原正常的模范病例。
临床上,漏出性中耳炎病因病理错乱,在其产生、进展历程
中,中耳腔的低毒性传染,以及Ⅰ型变态反应亦或许与本病的组成均相关。因而时常病情重复。对此,用抗渗耳方,能收到较好疗效。
外治
1、用减充血剂(如1%***滴鼻液、诺通)鼻腔滴药的方式
是必需的,目标是紧缩咽鼓管咽口黏膜,有有益复原咽鼓管
的通气与排放性能,但要采纳妥帖的滴药举措与体位。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2、鼻咽部吹冰硼散对鼻咽部黏膜的急慢性炎症均有较好的
治疗作用,如能每天用喷粉器吹冰硼散于鼻咽部1~2次,结
果更好,有助于除去咽鼓管的炎性拥塞。3、留意教会患者自行捏鼻鼓劲通窍法、耳膜按摩法,及耳先后穴位按摩法,以疏导经络,通畅气血。并嘱患者一定早晚保持举行,坚韧不拔,方能取效。咽鼓管吹张对促进内陷鼓膜复原原位的治疗价值已有人提出疑问,但我们以为,咽鼓管吹张与鼓膜按摩对漏出性中耳炎的治疗拥有多方面的作用,即便不能永远地使内陷鼓膜复原原位,亦能冲击咽鼓管、运动鼓膜,以阻止或减少黏连,并能临时性地改良耳内
闭胀感,并由此对患者的良性心理作用(尤其是对病程已久的
患者,赞助产生必愈的决心,进而能保持领受其余治疗)是不
容忽略的。
验方
通耳窍方
形成:柴胡香附川芎石菖蒲各10g当归15g红花泽兰法半夏茯苓各10***蛭5g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延续服一个月以上。一起合作自行咽鼓管吹张法(捏鼻鼓劲法)、鼓膜按摩法,及耳先后穴位按摩法。早晚保持举行。
性能主治:祛瘀除痰,行气通窍。用于漏出性中耳炎,咽鼓管拥塞,证属气滞血瘀痰凝者。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方解:方中柴胡、香附、川芎为《医林改错》通气散,行气
通窍;当归、红花、泽兰、水蛭活血破瘀;法半夏燥湿祛痰;茯苓利水渗湿;石菖蒲助通气散行气通窍以利咽鼓管通顺。适用共奏祛瘀除痰,利湿化浊,行气通窍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