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模电教学第四章负反馈放大电路
_I Can Dream About 
四. 关于反馈深度的讨论
一般负反馈
称为反馈深度
深度负反馈
正反馈
自激振荡
反馈的分类与判别
1. 电路中的极性判断是负反馈,所以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vd = vi -vF
故为串联负反馈。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反馈极性:
假设某一瞬时,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加入一个正极性的输入信号,按信号传输方向依次判断相关点的瞬时极性,直至判断出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如果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使净输入减小,则为负反馈;反之为正反馈。
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比例,
所以是电压反馈。
分立电路电压串联负反馈
RL
vO
vF
vd(vbe)
vO
电压负反馈的特性——稳定输出电压
稳定过程:
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阻↓
因为反馈电流:
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所以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id = ii -iF
从输入端看有:
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比例,
所以是电压反馈。
故为并联负反馈。
分立电路电压并联负反馈
+UCC
RC
C2
C1
Rf
ui
uo
ib
if
ii
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比例,
所以是电压反馈。
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所以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id = ii -iF
在输入端有
故为并联负反馈。
因为反馈电流:
因为反馈电流:
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所以该电路为电流串联负反馈
又因为在输入端有:
id = iI -iF
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比例,
所以是电流反馈。
故为并联负反馈。
分立电路组成的电流并联负反馈
引入电流负反馈的目的——稳定输出电流
稳定过程:
负载变化时,输出电流稳定——输出电阻↑
RL
iO
iF
id
iO
因为反馈电压:Uf=ioRf
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所以该电路为电流串联负反馈
vd = vi -vF
又因为在输入端有
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比例,
所以是电流反馈。
故为串联负反馈。
分立电路组成的电流串联负反馈
IO
vF
vd
IO
引入电流负反馈的目的——稳定输出电流
稳定过程:
负载变化时,输出电流稳定——输出电阻↑
RL
反馈类型及判别方法总结
——注意电容的“隔直通交”作用
例题1:试判断下图电路中有哪些反馈支路,各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
:正反馈与负反馈
判定方法——“瞬时极性法”
例题2:试判断下列电路中反馈支路的反馈极性。
对于串联反馈:输入量与反馈量作用在不同的两点上,若瞬时极性相同为负反馈,瞬时极性相反为正反馈。
对于并联反馈:输入量与反馈量作用在同一点上,若反馈元件两端瞬时极性相反为负反馈,瞬时极性相同为正反馈。
动画演示
3. 取样方式——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假设输出端交流短路(RL=0),即UO=0,若反馈信号消失了,则为电压反馈;若反馈信号仍然存在,则为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的大小与输出电压成比 例。
判断方法——输出短路法: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的大小与输出电流成比 例。
例题3:试判断下列电路中引入的反馈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串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放大电路输入回路的两个电极。有:
此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是电流相加减的关系。
此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
是电压相加减的关系。
对于运算放大器来说,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时加在同相输入端或反相输入端,则为并联反馈;一个加在同相输入端一个加在反相输入端则为串联反馈。
对于三极管来说,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时加在三极管的基极或发射极,则为并联反馈;一个加在基极一个加在发射极则为串联反馈。
并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放大电路输入回路的同一个电极。有:
vd = vi -vF
id = iI -iF
例题4:试判断下列电路中引入的反馈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减少非线性失真
扩展通频带
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1、提高增益的稳定性
闭环时
则
只考虑幅值有
即闭环增益相对变化量比开环减小了1+AF倍
另一方面
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
即闭环增益只取决于反馈网络。当反馈